今年以來,荊門市漳河新區財政局著力搭建基層財政信息化管理平臺,強化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監管,實現財政監管指令、監管手段和監管成效全面提升,充分發揮財政職能,全力支持鄉村振興。
信息通達,實現監管指令明確。在落實本年度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監管任務的過程中,財政局以資金監管單位的方式,一個重點項目一個監管指令、一項重點資金一個監管要求,通過“智慧鄉鎮財政”信息化平臺,將任務下達到項目建設地,壓實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監管的屬地責任。明確從財政銜接資金的預算安排、支出範圍、使用管理、績效評價等方面監管要求,使基層財政在實施監管過程中目標更加明確、政策更加清楚、內容更加詳細。
平臺派單,實現監管手段創新。基層財政設立了“總監督”崗位職責,專責分配上級下達的監管任務,將監管任務清單化,進一步分配到業務專管員或包村專管員。財政專管員在信息化平臺接到任務指令後,按照指令中所明確的責任單位、責任主體、資金額度、使用要求和監管重點有的放矢的開展監管,新的監管模式,提升了監管的精準性,合理將監管任務與監管主體結合起來,監管手段的創新,促進了精準監管的實現。
閉環反饋,實現監管成效提升。專管員持移動終端設備,對項目建設中形成的現場、表單、憑證等資料進行取證上傳,由被監管責任人簽證認可,專管員確認提交。整個監管流程信息化閉環處理,形成的《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監管結果報告單》回傳到“總監督”崗位復核歸檔。最終將資金監管結果反饋到新區財政局。
漳河新區財政局通過不斷優化信息化監管手段,強化銜接資金的日常監督管理,充分發揮基層財政就近就地的協調職能作用,積極與項目主管部門溝通,採取進度催撥、定期通報、工作提醒和實地督促等措施,督促項目責任單位以倒排工期、倒排進度的方式,不斷加大項目建設推進力度,全面提升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使用效益,確保取得紮實成效。(文 楊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