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保護者馮江:紮根武漢沉湖14年 見證群鳥“築巢安家”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2-12-10 16:45:39

  武漢是鳥類重要的越冬地、繁殖地和遷徙停歇地。地處武漢市蔡甸區西南部的沉湖濕地,是江漢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泊沼澤濕地,被譽為“水鳥天堂”和“濕地水禽遺傳基因保存庫”,2013年入選國際重要濕地。2022年11月11日淩晨時分,在《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日內瓦分會場上,武漢獲頒“國際濕地城市”證書。這份榮譽代表了一個城市對濕地生態保護的最高成就。這是多年來無數濕地保護者共同努力的結果,沉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程師馮江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

沉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程師馮江 攝影 王科

  “它的名字叫沉湖,我第一次知道了在武漢的西南角有那麼一大片濕地。”2008年從華中農業大學畢業後的馮江,來到沉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成為一名巡護監測員。馮江14年如一日,堅持濕地生態環境監測、調查和保護工作,成了別人口中的沉湖濕地“活地圖”。

  “剛來的時候,生活條件十分艱苦,沒有電視、網絡,還經常停水停電……”馮江説,很長一段時間觀測站裏只有他一個人,《濕地知識》《鳥類辨識》《植物學基礎》《中國鳥類野外手冊》等成了他的枕邊書,伴他度過漫漫長夜。

  馮江曾經也是一名“觀鳥小白”,他靠自學實現了“聞聲識鳥”,成為保護區的業務骨幹。

馮江(左)與同事正在對保護區內的鳥類進行日常觀測 攝影 王科

  十幾年來,馮江觀察到的沉湖濕地鳥類新紀錄已有19種。馮江還參加湖北省水鳥同步調查、三江源國家公園水鳥調查等專項鳥類野外調查活動。2013年,他將連續5年的觀鳥數據資料整理上交,作為沉湖濕地申報國際重要濕地的重要材料。

  為了保護沉湖濕地和在此棲息的珍稀鳥類,馮江和同事駐守在基層站點,白天騎著摩托車,帶上相機和望遠鏡,在濕地巡查。有一回夜晚巡護看不清路,他連人帶車栽進了魚塘。

  長期以來,沉湖濕地周邊居民“靠水吃水”,以農業種植、養殖為生,一度對保護鳥類的行為不理解、不配合。在巡護時,馮江經常遇到農民“攔路詰問”:“鳥兒吃莊稼,法律不讓打鳥,我們怎麼辦?”

馮江在母校華中農業大學與同學們分享濕地保護工作的心得體會 攝影 王科

  2013年,《武漢市濕地自然保護區生態補償暫行辦法》出臺。武漢市每年拿出1500萬元,對因保護濕地和野生動物而遭受損失的農戶和單位實行分類補償。

  為了確保政策法規的落實,解決濕地核心區和緩衝區歷史遺留的生産經營活動佔地問題,馮江和同事們深入周邊農戶廣泛宣傳,全面調查梳理,通過限期退養、實施退養獎補政策、幫助養殖戶解決生産生活實際困難等人性化做法,全面推動沉湖濕地退養還湖(濕)、生態修復。

  在馮江等濕地保護者的共同努力下,近年來,沉湖濕地完成退養還濕7.8萬畝,修復退化濕地1400公頃,恢復濕地植被110公頃。近幾年的水鳥同步調查中,沉湖濕地水鳥種類和數量穩步提升,濕地生態系統得到極大恢復。前不久,鵲鷂、白尾鷂、白腹鷂、日本松雀鷹、紅腳隼等十余種珍稀猛禽,一天之內密集現身沉湖濕地,場面蔚為壯觀。

  “武漢以我為榮,我為武漢代言。”馮江説,他見證了近年來沉湖濕地保護和修復的突出成效:鳥兒與人們的自然生境共同向好、越來越多的鳥類在沉湖濕地越冬和繁殖、人與自然親密接觸的渠道更為暢通。

  紮根沉湖濕地14年,馮江與候鳥結下不解之緣,從“觀鳥小白”成長為“行走的鳥類圖鑒”,是保護區認識水鳥和植物最多的人員,已為保護區增加了19個鳥種新記錄,接連獲得“荊楚楷模”“湖北省愛鳥護鳥先進個人”“湖北省優秀共産黨員”等榮譽稱號。(文 周雄)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