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武漢GDP預期突破2萬億
來源:湖北日報  |  2023-01-06 11:17:27

  GDP預計達到1.9萬億元左右,簽約億元以上産業項目超過800個,預計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1%左右,凈增高新技術企業超過3000家……2022年,武漢取得了一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

  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3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産總值增長6.5%以上。根據2022年預計1.9萬億元左右計算,2023年武漢GDP將突破2萬億元。

  這一目標如何實現?武漢如何在湖北建設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中當先鋒、打頭陣?連日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採訪了與會的代表委員。

  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堅持把科技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更大力度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據介紹,2022年,武漢市有8家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批建設,2家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揭牌運行,198個中試平臺建成開放,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1300億元。

  從科創到産業,成果轉化是關鍵。武漢市人大代表、武漢光電工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韓道建議,加大成果轉化中試平臺等創新基礎設施的支持力度,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高校向社會開放中試平臺服務,給予一定資金支持。

  武漢市政協委員、長江國際控股集團公司董事長劉萌認為,要深刻挖掘武漢“大學之城”的氣質,用高校來連結校友,吸引國內甚至全球的一流高校人才到武漢來,將武漢打造成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之都。他建議,圍繞武漢的産業體系,設立“武漢新時代校友經濟發展領導小組”,定向與全球高校及校友聯絡;大力引進高校研究院平臺,設立校友科技基金,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搭建以傑出校友為紐帶的投資、孵化平臺。

  讓消費成為重要的生活體驗

  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的2023年十大重點工作中,“著力擴大內需,持續增強穩增長內生動力”擺在首位。去年武漢市預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左右,遠低於預期目標,亟須釋放消費潛能,刺激經濟活力。

  報告提出,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積極培育新業態、新場景,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目前,上海、北京、廣州、天津、重慶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武漢等近20個城市正在競爭第二批試點城市。

  武漢市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金永紅建議,構建“精品商場+特色商街+老牌街區”三級現代商圈體系,形成由點到面的消費帶,完善核心商圈功能,培育國際化特色商圈。同時,通過打造“國際美食名城”,發展“賽事經濟”,塑造“留學武漢”品牌,佈局國際化消費載體和場景,帶動國際消費。

  武漢市人大代表、漢口北集團總裁曹天斌建議,要推動商業消費場景創新,結合“微度假”“夜經濟”消費熱潮,加大優質商業、文化、旅遊資源的匹配嫁接,打造世界級的購物公園,融合購物、娛樂、美食、體育等元素,讓消費成為重要的生活體驗。在不久前開幕的漢交會上,漢口北鮮花小鎮、味道小鎮、名車小鎮等專業商貿小鎮開業,搭建起消費提質升級新平臺。

  今年,武漢市將進一步加大消費端政策支持力度,積極促進新能源汽車、綠色家電等大宗消費,力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

  加快建設國內國際雙循環樞紐

  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深層次改革和高水準開放互促共進,加快建設國內國際雙循環樞紐。

  建設樞紐、擴大開放,暢通的交通網絡是關鍵。報告提出,要推動骨幹通道建設,爭取開工沿江高鐵武合段、武漢樞紐直通線和民航武漢區域管制中心等工程,加快建設雙柳長江大橋、漢南過江通道、武天高速等重大項目,謀劃推進武漢都市圈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等重大項目,完成天河機場T2航站樓改造。

  武漢市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高宗余認為,雖然武漢鐵路樞紐是全國性綜合鐵路樞紐,但目前還存在著部分幹線鐵路通行順暢性不夠、過江通道能力不足、主要客站佈局不均衡等問題,需要加快推進武漢樞紐直通線工程,解決武漢鐵路樞紐瓶頸。

  今年,武漢還將建設漢歐國際物流園等17個現代物流業重大項目,推進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優化升級,規劃建設武漢國際農産品交易中心,建強商貿流通節點。統籌推進武漢自貿片區、3個綜合保稅區等開放平臺建設,進一步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激活武漢發展“一池春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楊然 張倩倩)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