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黃陂路有很多坐一坐、停一停的地方,讓遊客能慢下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何宇欣 攝)
“故居建築門口的兩棵銀杏樹終於徹底黃了,這兩天呼呼的北風,吹得銀杏葉散落一地,甚是好看。”去年12月中旬,網友“娓娓語路”發佈的一條微博裏,漢口沿江大道黎黃陂路路口一幢古典主義建築,襯托片片金黃的樹葉,引得許多點讚。這是華俄道勝銀行大樓,目前是宋慶齡漢口舊居紀念館。華俄道勝銀行成立於1896年,是近代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銀行,長期為中俄茶葉貿易提供金融服務,是當年“東方茶港”的“錢袋子”。1927年,大樓成為武漢國民政府財政部所在地,宋慶齡在此居住7個月,現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微博平臺上,黎黃陂路排在湖北全省地標的第15位;攜程的遊客打分給出了4.7分的高分(滿分5分),“建築很有特色”“拍照很讚”,是遊客們給黎黃陂路貼上的標簽。
百年網紅路的新起點
黎黃陂路由東南向西北連接起沿江大道和中山大道,604米道路兩側保留了17處舊租界的建築,包括華俄道勝銀行舊址、俄國巡捕房舊址、美國海軍青年會舊址、俄租界工部局舊址、基督教青年會、順豐洋行、邦可花園、巴公房子、萬國醫院舊址等,目前已由政府主導建設成街頭博物館。
元旦前夕,武漢美術館原副館長、美術文獻研究者劉宇接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採訪時説:“漢口可以作為觀察、研究武漢近現代史的一個標本,歷史風雲凝固成了一幢幢建築、一條條街道,黎黃陂路是其中有代表性、濃度很高的一個點位。”
劉宇表示,從黎黃陂路及其周邊區域的遺存可以看到當年城市規劃的大體形態,“黎黃陂路把金融、商業、行棧倉庫、居住娛樂等區域連接起來,街上各種舊址也説明這條路當時多種商業形態、文化形態共存。時光變遷,又讓這條路記錄了眾多歷史重要時刻,所謂文化底蘊就留存了下來。”
“現在的黎黃陂路也是多種商業、文化形態並存,有咖啡館、西餐廳、人氣小吃攤、畫廊、民宿、藝術家工作室等,在它的周邊,有居民區、企事業單位、醫院、學校、文博場館等,街頭博物館陳列著鮮活,張揚著生命力。”劉宇説道。
“黎黃陂路啊,我去過好幾次,很有特色,很有人氣。”景域驢媽媽集團副總裁、中國主題公園研究院副院長任國才,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以“洋氣、小資、浪漫”著稱的黎黃陂路,已經是著名的“慢生活”網紅街。左手一杯拿鐵,右手一份糯米包油條,“黎黃陂路的動人之處,就是武漢特色一直保留著,是網紅街,但不是大同小異網紅臉,有辨別度。”
劉宇和任國才都表示,“東方茶港”是漢口的重要歷史標簽,黎黃陂路及周邊曾經是俄國茶商聚集地和“東方茶港”核心區域。不久前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是一個很好的從文化層面再次向世界介紹“東方茶港”的機會,可以從品牌外顯、文化活化、場景營造等方面著手,提升黎黃陂路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獨特魅力和核心吸引力。
故事都凝結在一幢幢建築裏
2022年,武漢國潮品牌漢口二廠選址黎黃陂路,開設了線下沉浸式品牌體驗店。玻璃瓶裝的汽水變成了可以自製調配的飲品,沉浸式消費體驗使其成為武漢新晉網紅打卡地。遊客們分享著二廠汽水的甜蜜氣泡,回憶自己的童年時代、青春故事。
任國才看好這樣的體驗感:“如何讓傳統歷史文化活起來、火起來,是個進行式的問題。給出答案,除了研究文化本身,更重要的是研究市場需求的變化。”
任國才説,80後、90後、95後、00後客群已經成為旅遊消費主力軍,要吸引Y世代、Z世代遊客,光有文化是遠遠不夠的。“一定要避免歷史文化越厚重,年輕人越避而遠之的情況出現。”他介紹,青島老城區傳統商業街中山路大力推進數字化轉型,推出3D裸眼大屏、天主教堂投影秀、虛擬人青島小嫚等創新做法。2022年7月青島啤酒節開街僅一週時間,便吸引市民和遊客累計20萬人次,帶動周邊商場營業額同比增長30%。“要讓歷史文化吸引人,關鍵要做好産品化、體驗化、時尚化、品牌化。”
“黎黃陂路的熱度,首先來自它的形象。”作為美術工作者,劉宇關注著老街區的視覺傳達。“黎黃陂路一直處於城市生活的中心位置,它的歷史價值和底蘊都在建築裏,對於黎黃陂路的保護開發,一定要減少不必要的視覺污染,凸顯它的本真。”
已經開始的市集熱潮引起劉宇的關注。“市集活動很能聚集人氣、拉動相關消費。”劉宇建議可由政府部門支持、市場主體策劃實施,“黎黃陂路的市集主題可以偏文化一些,比如東方茶港主題,通過定期的市集活動,提升街區知名度和形象。”
有一些網友來黎黃陂路,還會去看看健康幼兒園,其前身是邦可花園,武漢籍明星劉亦菲幼時曾就讀於此。劉宇表示,“這是一個很好的啟示,我們看到的建築是物質,讓這些物質有光彩、有吸引力的是人。黎黃陂路上關於‘東方茶港’的故事都凝結在一幢幢建築裏,講好‘東方茶港’故事,要講人的故事,要有‘過去的人’和‘現在的人’參與其中。”(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