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由新華社主辦的“中國網事·感動2022”年度人物頒獎典禮揭曉了“中國網事·感動2022”十大年度網絡人物,由武漢市江夏區委宣傳部推薦的“永葆初心的老黨員”舒服民當選。
舒服民出生於1930年,今年92歲,曾擔任武漢市江夏區(原武昌縣)政協主席。10多年來,舒服民用自己的退休金默默資助武漢市江夏區87名貧困高中生,幫助這些孩子圓夢大學。
年輕時期,舒服民作為“治水幹將”參與多次重大防汛抗洪,1998年武漢發生特大洪水時,舒服民已退休8年,但他不顧年邁,堅持上堤參與指揮調度。
從2011年起,舒服民開始捐資助學,此後10年時間,舒服民累計從個人養老金中拿出16萬元,資助87名貧困學生圓夢大學。
除此之外,舒服民還一心報黨報國。2019年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舒服民向黨組織交了10萬元的特殊黨費;2021年中國共産黨建黨100週年之際,舒服民又上交了一筆1萬元的黨費。
除了江夏“永葆初心的老黨員”舒服民外,“中國網事·感動2022”十大年度網絡人物還有:以大愛守護人民的秦曉強,匠心築夢的沈飛“冠軍班”青年工匠,用情守青山的林場“夫妻哨”張彥明、茍冬雲,“‘借眼’授課28年的鄉村教師”盧文建,“洋蔥書記”李廷勝,“勇救落水母女”殘疾小夥李俊,“堅守江心島的村醫”顏新艷,“生命擺渡人”邢蘊靜,“護‘未’使者”李邦紅。
據了解,十大年度網絡人物由公眾線上投票和專家線下評審相結合的評選方式選出。他們來自湖北、河南、天津、雲南、四川等地,分別在科技、教育、鄉村振興、生態保護、法治建設等領域辛勤耕耘。他們有信仰、有大愛、有力量,用樸實善良和危難時刻的非凡擔當溫暖了歲月,感動了時光。
“中國網事·網絡感動人物評選活動”由新華網、新華社“中國網事”欄目承辦,自2010年起已舉辦十三屆。今年的頒獎典禮由中共武漢市江夏區委員會、武漢市江夏區人民政府協辦。
附:“中國網事·感動2022”十大年度網絡人物
以大愛守護人民的秦曉強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甘孜州瀘定縣突發6.8級地震,震中磨西鎮成為急需救援的“生命孤島”。26歲的甘孜州公安局特警支隊特警秦曉強和戰友率先抵達震中,連續奮戰13小時,徒手刨掘泥塊磚瓦,救出3名被困群眾。得知父親和妹妹不幸遇難的消息後,他擦去眼淚,依然奮戰在搶險救援一線,展現出一名人民警察的使命與擔當。
“‘借眼’授課28年的鄉村教師”盧文建
28載“借眼”備課,他在鄉村課堂演奏“命運交響曲”。疾病奪去河南省虞城縣鄉村教師盧文建的視力,但他不改初心,在黑暗中摸索創新教學方法,鼓舞無數學生改變命運。
匠心築夢的沈飛“冠軍班”青年工匠
因為相信未來大有可為,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方文墨班”的年輕人們,做出了不同的人生選擇:他們磨煉手藝,累計攻關課題150余項、協調工藝問題40余項,解決了一批困擾航空生産的手工高精度加工難題。他們也用汗水、用冠軍的榮譽、用極致的工藝證明了自己。
用情守青山的林場“夫妻哨”張彥明、茍冬雲
自參加工作至今,張彥明、茍冬雲夫妻兩人舍家為林,與大山為伴,堅守留鳳關林場榆林鋪管護站28年。寒來暑往,他們巡山、播綠、護林,為保護秦嶺森林資源、守護秦嶺生態安全默默奉獻,被譽為“守護青山綠水的最美夫妻”。
“洋蔥書記”李廷勝
老兵大作為,致富立新功。在江蘇省興化市大營鎮,李廷勝以“洋蔥消費戰”吹響村脫貧致富號角。他探索消費扶貧模式,興辦“洋蔥市場”,帶領村民致富,摘除“貧困帽”,升級“致富村”。
“永葆初心的老黨員”舒服民
年輕時,舒服民作為“治水幹將”多次參與重大防汛抗洪任務。退休後,他在10年的時間裏,累計從個人退休金中拿出16萬元,資助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87名貧困學生,幫助這些孩子圓夢大學。
“勇救落水母女”殘疾小夥李俊
2022年5月,常熟市董浜鎮一對母女落入河中,危急時刻,在當地務工的貴州小夥李俊不顧自己腿有殘疾,縱身躍入河中,勇救落水母女。因展現出極好的水性,李俊被蘇州市殘疾人聯合會的教練相中。經過系統訓練後,在江蘇省第11屆殘運會游泳比賽中,李俊贏得了一銀一銅兩枚游泳獎牌。
“生命擺渡人”邢蘊靜
65歲的邢蘊靜是天津市和平區小白樓街居民,原本該享受退休生活的他,受家人影響,志願當起了遺體和眼角膜捐獻者的協調員。5年來,邢蘊靜已經為300多名無私奉獻者進行遺體和眼角膜的捐獻交接服務,被稱為“生命擺渡人”的他也辦理了遺體捐獻公證手續。
“堅守江心島的村醫”顏新艷
湖南長沙市天心區一路往南,有座江心島叫興馬洲,興馬洲老人多,看病不便。村醫顏新艷從2012年開始,在那守護了近十年,洲上的村民親切地稱她為“健康守護者”。
“護‘未’使者”李邦紅
傳播法治的聲音,讓法治的種子紮根在孩子心中,幫助未成年人遠離犯罪。雲南省臨滄市臨翔區檢察院李邦紅帶著這份初心,用心用情奮戰在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的崗位上。
(記者嚴運濤、通訊員姜亮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