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荊門市東寶區子陵鋪鎮拾井村,錯落有致的農家庭院,乾淨如洗的村道,房屋裏不時傳出歡聲笑語……一幅農村田園生活畫卷映入眼簾。
打造“紅色引擎” 人心聚起來
從軟弱渙散到鬥志高昂、從群眾埋怨到群眾認可,經過種種努力,拾井村如今華麗轉身,實現了完美蝶變。
鄉村振興離不開農村基層黨組織這個戰鬥堡壘,基層黨組織書記更是扮演著“領頭雁”的重要角色。通過實施支部書記“頭雁儲備”工程,該村強引擎、壯隊伍,引進優秀青年人才回村任支部書記,調整2名村副職幹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牽頭成立了拾井村種養合作社,帶領村民走出一條強村富民的新路子。
鎮組織委員夏春林認為,村支部必須帶頭衝鋒,深入了解群眾、貼近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為發展建言獻策,在鄉村振興工作中發揮出戰鬥堡壘的作用。村支部書記李波表示:“作為一名退役軍人,我要滿懷對鄉土的熱愛,努力為家鄉謀福利,只要群眾信得過我,我就會帶著大家幹到底。”
激發“蝶變效應” 村民富起來
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必須牢牢抓住黨建引領。拾井村黨支部通過借鑒周邊先進村經驗,找準本村發展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從興産業、興文化、興特色上下功夫。依託景之潤家庭農場、松青農場等新型經濟組織,該村圍繞火龍果、羊肚菌、湖羊養殖等主導産業,進一步培育壯大村集體産業。
“我們老兩口在羊肚菌基地工作,一個月能收入兩三千。”村民柏大全笑得合不攏嘴。他工作的地方離家不到500米,工作生活十分便利。
據了解,拾井村黨支部牽頭建設火龍果基地10畝,增加村集體收入5萬元,發展蔬菜基地20畝,羊肚菌基地10畝,增加村集體收入30萬元,輻射帶動10戶脫貧戶就業,戶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今年村裏將引進湖羊養殖項目,計劃養殖3000多頭,村集體預計收入25萬元,以後村裏的産業會越做越強,大夥兒的日子會越過越紅火。”談到未來,村支部書記李波信心十足。
扮靚“美麗家園” 顏值高起來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仗”,為打好這一主動仗,拾井村對標任務明方向、積極行動抓落實,確立了“黨支部牽頭抓總、黨員幹部帶頭示範、引導群眾全員參與”的思路,依託開展積分制管理,對農戶進行獎勵,進一步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將“要我整治”的被動思想轉化為“我要整治”的主動作為,自覺扛起整治村莊、庭院環境衛生的責任,切實推進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的縱深開展,清理生活垃圾10余噸、亂堆亂放32處、廢舊廣告標牌14塊,通過環境整治為群眾帶來了切實的幸福感。
“我們把自己的庭院打理好了,再種些花草美化環境,人住著舒心,精神狀態也好。如今村裏道路全部是水泥路,環境衛生也好,日子越過越好了。”李榮光對村裏的變化讚不絕口。(文 劉立陽 周夢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