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打造全球科技創新要素“匯聚地”
來源:湖北日報  |  2023-02-27 13:45:15

  編者按

  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凝聚著全省人民的殷切期盼。長期以來,代表委員們積極履職盡責、建言獻策,提出一批有見地的建議提案,推動“湖北元素”進入國家規劃。即日起,本報推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湖北實踐”》系列報道,摘選部分重點建議提案,講述代表委員們積極反映人民心聲,助力湖北省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故事。

  “國家支持湖北建設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有利於進一步搭建湖北科技創新體系的構架,夯實科技創新的‘四梁八柱’,助推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

  2月20日,接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採訪時,華工科技産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新強説。

  2022年4月,科技部、國家發改委聯合批復,支持武漢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是繼北京、上海、粵港澳國際科創中心和成渝區域科創中心之後,又一個區域重大戰略佈局。湖北代表團及眾多在鄂全國人大代表的建議“落地有聲”。

  “這是一個新起點,將驅動武漢進一步提升發展的品質與實力。”連任第十三屆、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的馬新強,對未來發展充滿期待,他已連續多年就此提出相關建議。

  2021年,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他提出關於支持武漢建設國家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議。他認為,武漢擁有密集的高校群、科研院所及大量高科技企業,這些資源優勢不僅在中部地區遙遙領先,在全國也毫不遜色。“這都是建設國家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資源,將其進行有效聚合、利用,形成聚變反應,可以釋放巨大的科技創新能量。”他説。

  2022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他與丁烈雲等多位在鄂全國人大代表再次呼籲。當年,省人大常委會充分調研後,決定綜合代表們的建議,以湖北代表團全團名義提出《關於支持在湖北佈局建設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湖北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建議》。

  建議提出後,國家發改委、科技部高度重視,深入研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使命定位和規劃佈局。當年4月,經報國務院審核同意,科技部、國家發改委聯合批復《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規劃》,聚焦打造世界科學前沿領域和新興産業技術創新、全球科技創新要素“匯聚地”的戰略使命,明確了武漢科技創新中心的規劃佈局,並協調教育部等25個部門提出51項重大支持舉措,包括支持強化原始創新策源地功能、建設製造業創新高地、打造創新型城市群第一方陣等。

  6月,全國人大科教文衛委員會會同科技部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司來鄂調研,並與丁烈雲、馬新強等座談交流。

  一年多來,全省上下圍繞建設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協同發力。

  2022年6月,省委省政府發佈關於加快推進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意見,從8個方面作出重要部署。

  同年7月,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聚焦科技創新開展專題詢問。

  充分發揮高校科研力量。由華中科技大學牽頭建設,國家數字建造技術創新中心、國家智慧設計與數控技術創新中心兩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在漢揭牌。

  “聚焦到企業,也要提升創新能級,積極對接解決國家、産業發展所需。”馬新強介紹,華工科技及其子公司先後與光谷實驗室、武漢理工大學、九峰山實驗室建立合作關係,圍繞下一代光通信網絡關鍵技術、新材料技術、第三代半導體製程裝備的研發開展合作,加速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

  以建設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為抓手,東湖科學城建設全面推進,1家國家實驗室、8家全國重點實驗室獲批建設,5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7家湖北實驗室實現實體化運行。(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婧)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