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食用菌産業綜合産值、出口創匯創新高
來源:湖北日報  |  2023-03-02 09:16:44

  原標題:食用菌産業綜合産值、出口創匯創新高 74個國家和地區戀上“湖北鮮”

湖北食用菌産業綜合産值、出口創匯創新高_fororder_01

十堰鄖陽食用菌循環經濟産業園工人在80000平方米智慧養菌庫檢查菌棒培育情況。(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田悅 通訊員 張建波 劉旻 攝)

湖北食用菌産業綜合産值、出口創匯創新高_fororder_02

十堰市房縣軍店鎮月明村羊肚菌大棚基地,農民在采收羊肚菌。(視界網 張啟龍 攝)

  編者按

  “湖廣熟,天下足”。2022年,湖北聚焦十大重點農業産業,大力發展外向型農業,推進農業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國際化。全年農産品出口234.16億元,增長32.9%,保持全國第七位、內陸省份第一位,食用菌、鮮雞蛋等一批農産品出口“單打冠軍”香飄海外。近期,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訪基地、企業,探尋冠軍背後的奧秘,敬請關注。

  2023年伊始,“食用菌”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鮮香滿溢。

  湖北,地處北緯31度的食用菌黃金生長帶,産出的香菇、黑木耳等各類菌類鮮美可口,出口創匯多年傲居全國第一。

  剛剛過去的2022年,鄂産食用菌再次“鮮”出新高度——全産業鏈綜合産值570億元,遠銷74個國家和地區,幹香菇、幹木耳、香菇醬等調味品分別出口創匯17.15億元、8.13億元、51.09億元,一舉拿下三個“全國單打冠軍”,蘑菇加工、幹銀耳摘獲“亞軍”。

  小小食用菌,何以成為海外市場的“團寵”?日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實地走訪我省多個食用菌産區,探訪背後的“菇”事。

  “簡單”的錢不好賺

  “逼”出一條新財路

  2月23日,走進位於隨州市曾都區何店鎮的湖北原木童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菇香和著醬香,撲鼻而來。車間內,生産線井然有序,一罐罐香菇醬如士兵般魚貫而出,準備開啟海外之旅。

  原木童公司成立於2015年6月,以生産幹香菇起家,2017年銷售額2.3億元,出口創匯2500萬美元,成為全區農産品加工企業中一匹“黑馬”。但很快,公司副總經理楊光就感到,“簡單”的錢並不好賺:“幹菇沒啥技術含量,同質化競爭激烈,整個市場供大於求。你不賣、人家賣,利潤越來越薄。”

  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9年,全國香菇産量從769萬噸上漲至1115.9萬噸,鮮香菇、幹香菇及香菇加工品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原木童的經歷是鄂産食用菌外貿“瓶頸期”的一個縮影。2018年之前,我省食用菌出口品種較為單一,基本是幹香菇,堆頭大,附加值低,且市場過於集中,主要在東南亞,容易處於被動局面。

  如何破局?一批“菇勇者”紛紛走出國門,重新考察市場。

  他們注意到,不同於老一輩華人華僑保留熬湯、炒菜等中國傳統烹飪習慣,年輕一代飲食習慣更偏西化,喜歡麵包、牛排,離不開各種蘸醬和罐頭,老乾媽辣椒醬、郫縣豆瓣醬等在國外走俏正是捕捉到這一商機。

  “這是一個全新、巨大的市場。”品源(隨州)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濤介紹,公司經過國內外深入考察,歷時30個月,研發出“菇的辣克 GOOD LUCK”系列香菇醬,獲得我省香菇醬出口首張“通行證”。2018年,首批20萬瓶、價值50萬美元香菇醬,出口至泰國曼谷,填補全省香菇深加工産品出口的空白。2019年,該系列香菇醬登進第七屆軍運會運動員餐廳。“之前的幹香菇客戶紛紛轉為香菇醬客戶。”張濤説。

  “菇的辣克”的走紅,極大鼓舞了同行。多家企業紛紛聚焦香菇深加工領域,各顯其能——

  泰國人喜食辣、酸,越南人口味微甜。原木童公司細分市場、精準行銷,聯合海內外三家企業,根據不同國家飲食習慣,開發出多種口味的香菇醬。2022年,公司銷售額超5億元,出口創匯7500萬美元,90%為香菇醬、香菇脆。

  傳統調味品營養成分單一。宜城大山食品公司根據“一葷一素一菇”的健康膳食理念,開發出新型複合菇醬調味料系列産品,富含蛋白質、香菇多糖及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成功打開歐盟、日、韓、美市場。

  香菇不但能吃,還能用。去年,湖北閩錢實業有限公司新上一條生産線,專門生産香菇提取液,用作面膜、化粧水、精華液等護膚品添加成分,尋常香菇搖身一變每斤賣到200元以上,全年出口創匯約1億美元。

  機器人與菇農當同事

  掀起一股“智”造風

  和機器人做同事,是什麼感覺?十堰市昌欣香菇公司生産部經理毛永明回答:非常棒。

  正是菌棒培育的黃金期,毛永明的“同事”——四台物料配送機器人,每天守在菌棒生産車間“待命”,把剛下生産線的菌棒運送至智慧養菌庫,並一根根精準插入培養架中。8萬平方米的養菌庫,整潔有序。

  出口農産品,最忌品質參差不齊。我省食用菌産業引進轉化先進加工設備和工藝,大步邁進標準化、智慧化時代。

  昌欣香菇公司2020年引進全省首條自動化香菇液體菌種生産線、自動化香菇菌棒生産線,配套智慧養菌庫、出菇車間,可實現週年化生産菌種500萬袋、菌棒1500萬棒。有了這些菌棒,公司派人統一提供原料、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産品銷售、分戶生産管理,帶動附近1萬多名農戶參與香菇生産或種植,年人均增收2萬元以上。

  只需0.8秒,就能判定“眼”前香菇的品種、大小、形狀、花紋,再將其推入相應軌道。

  這是記者在聯豐(隨州)食品有限公司看到的分揀機器人。技術人員介紹,這條香菇智慧分揀線不僅能精準挑選香菇,避免人工分揀的二次污染,還可識別香菇裏面是否含有雜質,識別準確率達99.7%。目前,省內多家菇企都已使用這套系統。

  品源(隨州)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引進最先進的切丁機,“以往的刀頭24小時切丁,時間一久易捲曲、易斷裂,如今的刀頭用特殊材質製成,品質過硬,確保食品安全。”張濤説。

  “智”造風不僅在車間飄蕩,也吹進菇棚。

  記者在隨縣塔兒山菌業種植專業合作社新建的智慧菇棚看到,三名技術員通過手機,實時監測棚內100萬個菌棒的生長狀況。智慧菇棚通過物聯網等新科技,對棚內水分、濕度等環境條件實現精準管控,提供香菇生長的最佳環境,提升香菇的口感和品質。目前,隨州市標準化、規模化種植基地達444個,90多家香菇企業建成智慧化生産基地,全年香菇種植規模3.21億袋,集中制棒能力8000萬袋以上,食用菌出口穩居全省“No.1”。

  當前,我省以建設隨州、襄陽、宜昌、荊門等食用菌出口品質安全示範區為契機,引導龍頭企業、合作社推廣菌棒工廠化生産、數字化菌棚等先進模式,推動食用菌標準化生産,從源頭加快産業提檔升級。

  “雙循環”下再突圍

  尋找“下一個出口”

  疫情以來,貨櫃難求、運費飛漲讓外貿型企業猛醒:“兩條腿”走路更穩當。多家食用菌企業不斷調整“泳姿”,加強産學研合作,加速新産品研發,加快融入“雙循環”,為我省食用菌産業發展找到“下一個出口”。

  品源公司去年推出新品“香菇鮮椒辣醬”,主攻國內市場,單品年銷售突破1億罐,一度“一罐難求”,拉動公司內銷從2021年的1億元增長至3億元,外貿出口過億美元。公司産品進駐11家航空公司以及武商、中百、中商等大型商超連鎖,並在武漢建立菇的辣克(湖北)運營中心,將以直播帶貨作為銷售重點,積極拓展線上市場。

  大山公司利用自主研發的“酶解法提取香菇多糖、嘌呤、膳食纖維技術”生産的猴頭菇提取物,被江中集團開發出風靡全國的猴菇餅乾。與“康師傅”聯合研製出秘制香菇包和黃豆香菇醬已批量投放市場。他們還利用食用菌為主要原料開發出菇精調味料系列産品,有望替代味精、雞精,成為新一代複合型天然調味品。

  南漳伊納斯公司以食用菌、中藥材等為原材料,濃縮提取香菇、猴頭菇、靈芝等食用菌多糖精粉,用於開發健康飲品、天然藥物、功能性保健品、高優食品、高端護膚品等,實現産品提檔升級。

  好原料成就好産品。

  菌種是食用菌産業發展的源頭。省農業農村廳蔬菜辦透露,下一步,我省將制定現代化菌種繁育推廣體系建設方案,聯合科研院所,規範菌種管理,引導菌種企業推廣優質高産新品種,計劃到2025年,全省研發推廣香菇新品種2到3個,建設菌種繁育推廣中心2個,菌種良繁廠4個,香菇良種覆蓋率達到95%以上。

  推廣黑木耳立體吊袋生産、病蟲害綠色防控,以及羊肚菌、桑黃等珍稀食用菌栽培和共生食用菌保護地培育等高效新技術,推行標準化生産,規範食用菌栽培和生産管理。

  利用冬季閒田、樹下空間等閒置土地,使用農作物秸稈、廢棄樹枝等原料,大力發展“稻—菇”“桑—菇—肥”等綠色循環種植模式,提升土地有效利用率、增強土壤肥力。

  鄂産食用菌的“好戲”還在後面……(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崔逾瑜 汪彤 通訊員 李剛 楊蓓)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