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把化工廠、智慧製造車間“搬進”教室,戴VR眼鏡上課 全省41所中小學開設5G虛擬實驗室
全國智慧教育的標杆“長”什麼樣?3月6日從中國聯通湖北分公司(以下簡稱湖北聯通)獲悉,該公司與武漢市漢陽區合作打造的“5G虛擬實驗共同體”項目自2020年試點以來,榮獲全國中小學創新課堂教學、全國教育教學信息化一等獎,2021年入選中央電化教育館創新課例,成功獲批教育部2021年信息化共同體項目。目前,該項目已在省內武漢、荊州、荊門等41所中小學推廣應用,成為全國智慧教育的標杆案例。
戴VR眼鏡上實驗課
在武漢市漢陽區二橋中學,一批“智慧教室”開啟元宇宙課堂。師生通過VR眼鏡、藍牙手柄、LED觸摸屏等設備,能在虛擬實驗室內進行物理、化學、生物等各類實驗,無須擔心安全風險。
“化學課最大魅力是實驗,最讓人擔心的也是實驗。”二橋中學化學老師陳晶晶説,過去,開設化學實驗課存在中毒、爆炸、明火等安全風險,部分實驗由於條件限制,要麼“老師做、學生看”,要麼放棄實驗純講理論,導致學生參與感、互動性不強。如今,5G虛擬實驗可以模擬有危險性、實時操作難度大的實驗,讓學生們身臨其境、告別死記硬背。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現場體驗了“電解水”“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兩組虛擬實驗,這是在現實教室環境裏實驗風險較大的項目。戴上VR眼鏡後,一間倣真實驗室映入眼簾,實驗臺上擺放著各式器皿、溶液,通過藍牙手柄操控虛擬的“手”進行實驗操作。完成指定步驟後,系統會彈出實驗成功提示;若操作不當,系統會模擬相關場景,如“電解水”實驗的氫氣遇火爆鳴,讓人身臨其境、加深印象。
2021年1月,武漢市漢陽區“5G虛擬實驗共同體”入選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應用實踐共同體項目,由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華中師範大學、湖北聯通等單位組建,形成學、研、用、政、産五位一體應用創新機制,解決高成本、高危險、高難度實驗和培訓項目的實施痛點。
“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實驗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武漢市二橋中學校長彭葆蓓表示,站在“元宇宙”風口,虛擬實驗能改變初中實驗教學流於形式的困境,有利於課堂開展操作難度大、現象不明顯、危險系數高的實驗,它是傳統實驗的有益補充,能培養學生高階思維、多元化學習能力和創造意識。
把化工廠“搬進”教室
2019年,湖北聯通與華中師大一附中聯手發佈的《光與通信的奇妙旅程》物理公開課,在業內掀起5G+教育新浪潮——武漢與福州千里連線,讓科幻電影裏的全息投影人像走進現實課堂。
隨著湖北聯通“5G虛擬實驗共同體”項目持續推進,虛實融合的智慧教育應用越來越多——
在武漢市鍾家村小學,在VR設備構築的虛擬空間裏,學生們點燃蠟燭,讓一個個“孔明燈”冉冉升起。老師不再疲於準備實驗器材和尋找教學輔助資源,而是通過聯通5G網絡直接下載實時交互VR/3D教學內容,以騰出更多時間設計課程,提高教學品質。
武漢市二橋中學探索將VR引入思政課教學,讓學生感受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征中的艱苦環境,理解革命先烈爬雪山、過草地的艱險,學習他們不畏犧牲的高尚品質。
“VR設備更新換代快,是開展虛擬實驗教學的主要痛點。”湖北聯通智慧教育行業總監熊歡表示,為解決中小學頻繁更新VR眼鏡、採購電腦等硬體設備的困擾,湖北聯通基於5G邊緣計算技術,配套建設了虛擬實驗“中央廚房”,讓海量虛擬實驗素材,全程在線完成數據計算和畫面渲染,學校無須本地部署伺服器。
“有了算力保證,化工廠、智慧製造車間也能‘搬進’教室,學生通過‘親臨’工廠車間沉浸式學習,真正讓知識活起來、師生動起來。”熊歡説。(記者 劉天縱 通訊員 肖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