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沉湖上空飛過的白頭鶴 。新華網發 魏斌 攝
4月1日是湖北第41個“愛鳥周”首日,當日武漢發佈的《2022年重點區域鳥類監測年報》披露,2022年武漢市鳥類監測打破兩項紀錄:看到的鳥兒種類最多;新發現的鳥類物種最多。
該年報顯示,受武漢市園林和林業部門委託,武漢市觀鳥協會的鳥友們2022年在武漢市79個重點區域持續開展鳥類監測活動,共觀測記錄到野生鳥類380種,為2016年武漢開展此項監測以來,看到野生鳥種類最多的一年;觀測記錄到新發現的鳥類物種20種,創下此項新高。
《中國鳥類分類與分佈名錄(第三版)》收錄的全國鳥類物種數為1445種。這意味著,2022年在武漢看到的380種鳥類,約佔全國鳥種的26.3%。
見證、記錄“鳥界大事件”,是武漢鳥友們最為看重的觀鳥活動之一,只要有時間,都會儘量參加。“2022年是鳥類監測的豐收年,我們把它稱作‘大年’。”武漢市觀鳥協會會長顏軍難掩喜悅。
鳥友楊睿印象最深的是,2022年2月23日至28日發生的“萬鶴過境”場面。23日,他跟鳥友們在沉湖濕地待了一整天,共觀察記錄到灰鶴、白鶴、白枕鶴、白頭鶴等四種、上萬隻鶴鳥南遷。“真正是場面壯觀,盛況空前。”他説。
鳥友朱全宇對2022年9月底的一次觀鳥記憶猶新。那天他們在江夏區八分山觀察猛禽群飛過漢,在山頂待了7個小時,用高倍望遠鏡觀察到燕隼、紅隼、鳳頭蜂鷹等十幾種、400余只猛禽從高空陸續飛過,最大一群是40余只黑冠鵑隼組成的“旅行團”。“猛禽駕馭氣流的能力很強,它們翅膀幾乎不動,飛行姿態非常優美。”他説。
江夏區金口街道的長江江心,有一塊名叫鐵板洲的沙洲,是冬候鳥西伯利亞銀鷗喜歡待的地方之一。2022年1月16日,鳥友陳韜乘船在長江江面觀鳥時,發現沙洲上停歇的一群西伯利亞銀鷗中,有一隻羽毛顏色略有差別,懷疑是新物種。他拍下照片回去請教專家,確認是首次在武漢出現的小黑背銀鷗。2022年武漢第一個鳥類物種新記錄,就此誕生。
此後,武漢新鳥“闖鏡”事件頻頻發生,全年共收穫20個鳥類物種新記錄。統計數據顯示,2017至2021年的5年間,武漢總共發現了36個鳥類新物種。
為何2022年在武漢看到的野鳥種類和新物種會這麼多?顏軍認為原因有三:一是2022年氣溫偏高,冬候鳥和武漢周邊地區的留鳥,種群數量都出現明顯增長,由繁殖地、棲息地遷徙或擴散到了武漢;二是武漢良好的自然資源和不斷向好的生態環境,吸引並接納了這些遷徙或擴散的鳥類;三是武漢觀鳥的人數越來越多,市民愛鳥護鳥的意識明顯增強。
據了解,2016年武漢市觀鳥協會只有會員50余人,至2022年底發展到了220人。2022年武漢市開展的與鳥類相關的各類公眾活動達79場,參與人數31700余人次。
今年“愛鳥周”活動的主題是“保護候鳥遷徙通道、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野生動植物和濕地保護管理處負責人説,候鳥是大自然的信使,鳥兒數量的多少是生態環境的晴雨錶。今年,武漢將持續做好濕地生態保護修復,也希望公眾科學參與,共同保護鳥兒和棲息地,推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孫姝、趙銀斐)
2022年武漢第一個鳥類新記錄——小黑背銀鷗(左一)。新華網發 陳韜 攝
2022年2月,沉湖濕地上空飛翔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白鶴。新華網發 顏軍 攝
2022年11月,在天興洲長江沙灘群棲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黑鸛。新華網發 顏軍 攝
2022年9月猛禽從武漢上空飛過的場面。 新華網發 朱全宇 攝
從武漢上空飛過的猛禽燕隼。新華網發 朱全宇 攝
2022年,武漢鳥友在野外做鳥類調查。新華網發 岑海 攝
2022年12月27日,在九峰山上發現的第20個鳥類新記錄——赤紅山椒鳥。新華網發 王健行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