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5月13日,2023年“中國助殘日”前夕,無法正常上學的小慧(化名)正神情專注地誦讀《少年中國説》,聲音略顯稚嫩,但吐字清晰,抑揚頓挫。
看到這一幕,小慧母親魯秋蓉眼眶濕潤,而陪伴一旁的“送教”老師則滿臉欣慰。識字、朗誦……這些對同齡孩子來説簡簡單單的事情,在小慧這裡,卻來之不易。小慧今年12歲,家住黃岡武穴市刊江辦事處竹木橋社區,由於身患先天性重症肌無力,無法正常坐立,手部肌肉也在不斷萎縮,無法像普通孩子一樣正常上學。
2021年開始,武穴市特殊教育學校針對全市義務教育階段不能到校接受教育,但基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6-15周歲重度殘疾兒童少年,遵循家庭自願的原則,“送教”上門。小慧是“送教”對象之一。
近兩年來,由特校教師、醫生、心理諮詢師組成的“送教”團隊多次上門,為小慧提供文化教育、心理輔導、健康訓練,同時對她的家長進行心理疏導,指導家長家庭教育方法。
據了解,武穴市特殊教育學校目前在校生265人,“送教”上門學生158人。為確保“送教”品質和效果,除了全校近四十名教師全員參與之外,學校還積極對接,聯合社會資源,共襄義舉。
該校校長劉友強介紹,與普通學生相比,對特殊兒童的教育,更需要耐心和細心。除了基本的文化教育之外,更關鍵的是要從孩子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出發,將康復訓練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適應需要整合在一起。開展“送教”工作,就是為了實現“不放棄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融入正常生活,享受幸福人生”的辦學宗旨。
在2023年“中國助殘日”來臨之際,劉友強呼籲全社會更多的人來關注、關愛特殊兒童的成長。(文 盧曉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