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先行區 砥礪譜新篇——中國式現代化的湖北探索
來源:湖北日報  |  2023-05-29 10:01:32

  5月30日,“中國共産黨的故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湖北的實踐”專題宣介會將在武漢舉行。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後5次考察湖北,並參加全國人大湖北代表團審議,為新時代湖北改革發展把脈定向、指路領航。

  湖北省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湖北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作為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的重要路徑和載體,推進以流域綜合治理為基礎的“四化”同步發展,積極探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湖北實踐。

  擔起湖北之責,激發湖北之能,砥礪湖北之為。6100萬荊楚兒女奮力建設先行區,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荊楚篇章。

  熱力湖北:先行區建設共下“一盤棋”共答“一張卷”

  2506個億元以上重大項目,總投資1.5萬億元,年度投資4460億元,一季度集中開工“開門紅”;

  2034個項目,其中百億元以上投資15個,總投資1.1萬億元,二季度集中開工再次交出驕人成績單。

  深耕湖北,投資未來。

  一個個熱火朝天的工地,一項項重大産業、重大基礎設施、重大民生項目拔節而起,湖北重大項目高品質建設年活動持續升溫,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高品質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湖北的光榮使命。

  湖北是經濟大省、科教大省、生態大省、農業大省,新征程新起點,挑戰與機遇並存,“湖北該做什麼、能做什麼、要做什麼?”

  2022年6月,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科學回答事關湖北長遠發展的時代命題,向全省人民發出“努力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的動員令。

  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城鄉區域和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發佈《湖北省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綱要》,我省深入推進以流域綜合治理為基礎的四化同步發展。

  發力先行區,起步即衝刺。全力以赴穩增長促轉型、優佈局拓空間、提效能惠民生,全省共下“一盤棋”、共繪“一張圖”、共答“一張卷”。

  從流域綜合治理行動、平安建設行動,到科創能級提升行動、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行動;從三大都市圈建設行動、強縣工程行動,到綠色低碳發展行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行動;從完整內需體系培育行動、綜合交通體系升級行動,到高品質供應鏈物流體系建設行動、新一輪改革開放行動,湖北先行區建設“十二大行動”快馬加鞭、熱力奔涌。

  《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中國—北歐經貿合作論壇、漢交會、世界500強對話湖北、光博會……一場場國際性全國性盛會矚目荊楚,見證湖北闊步先行區新氣象新作為。

  走過2020年GDP增速下降5.4%的艱難跋涉,邁過2021年GDP重返全國第七、跨越5萬億元的新臺階,2022年湖北GDP穩居全國第七,增長4.3%、增速全國領先。

  今年一季度,湖北GDP跑出5.1%的加速度,好于上年、好于全國、好于中部,增速居全國第一方陣。

  脈動湖北:推動經濟發展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5月22日,省政府發佈《湖北省數字經濟促進辦法》,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發展高地,以數字經濟賦能先行區建設。

  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唯一齣路。

  轉型,湖北最強勁的脈動。

  穩中向好、進中提質,湖北全力推動經濟發展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科技創新“滿格”驅動——

  實施“尖刀”技術攻關工程,9家湖北實驗室全部進入實體化運行,國家級研究中心、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達88家,東湖科學城五大特色産業基地啟動,武漢奔赴全國影響力科創中心。湖北奮力打造全國科技創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在全國創新版圖中的戰略地位日益提升。

  動能轉換“加力”提速——

  以科技創新引領全面創新,促進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去年全省高新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21.7%,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萬家,實現兩年翻番。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3000億元,增長42%。

  産業集群積厚成勢——

  築牢支柱産業,壯大新興産業,謀劃未來産業,加速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湖北突破性發展光電子信息、新能源與智慧網聯汽車、生命健康、高端裝備、北斗等優勢産業,加快形成若干個具有全國輻射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骨幹産業和世界級産業集群。

  美麗湖北綠色崛起——

  立起生態優先的“規矩”,做好長江大保護“三篇文章”,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湖北。“關改搬轉”沿江化工企業443家,騰退長江岸線149.8公里,取締各類碼頭1810個。岸綠河暢、江豚戲水、白鷺歡歌,湖北護一江清水東流、一庫凈水北送。

  協調發展輻射引領——

  決勝“主戰場”,重塑動力源。武漢都市圈打造“引領湖北、支撐中部、輻射全國、融入世界”的全國重要增長極,襄陽都市圈漢江三城共彈汽車産業協奏曲,宜荊荊都市圈搶佔綠色發展新賽道,武漢新城全面啟動。

  從科技強到産業強、經濟強,從“中心”強到都市興、縣域強,天藍山綠水清的湖北在轉型發展的大道上奮力奔跑。

  活力湖北:內陸開放新高地“國際范”越來越足

  5月26日晚,順豐航空一架全貨機搭載近80噸貨物從鄂州直飛美國洛杉磯,花湖機場首條直達北美的國際貨運航線正式開通運行。

  比利時列日、印度金奈、印度德里……亞洲第一個專業貨運樞紐機場正加速織網。

  開放,當代湖北的鮮明底色。

  從沿海開放的“後隊”向新時代內陸發展的“前隊”轉變,湖北努力打造雙循環新格局下的“新沿海”、內陸開放的新高地,“國際范”越來越足。

  堅持內引外聯、雙向開放,湖北建設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

  從區域性開放走向全方位開放,從要素流動性開放走向制度性開放,我省高品質建設湖北自貿區升級版,推動與綜保區、高新區、經開區、臨空區和各類口岸等聯動發展。

  2020年至2022年,湖北進出口規模連續突破4000億元、5000億元、6000億元大關。在鄂投資世界500強企業達324家,數量居中部第一。

  位於中國地理“天元”,長江黃金水道和南北大通道的中心樞紐,聯通歐美、輻射中亞、銜接日韓、連結東盟的中部陸海空通道逐漸形成,“得中獨厚”的湖北釋放新時代“九省通衢”新優勢。

  武漢天河機場與鄂州花湖機場客貨運輸“雙樞紐”空中經濟門戶越開越寬;中歐班列通達亞歐大陸40個國家、107個城市;武漢港集裝箱吞吐量躋身全國前二十,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犁開一片春光。

  推進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引導樞紐城市功能協調發展,高品質建設樞紐港站,全省綜合交通里程達32萬公里,“人物資信”四流融合、“鐵水公空”四網互聯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加速構建。

  今年“五一”假期,1290萬海內外遊客暢遊靈秀湖北,比2019年同期增長61.88%。

  魅力四射的湖北,充滿機遇的湖北,活力迸發的湖北,開放包容的湖北,擁抱世界、擁抱更加燦爛的未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周志兵)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