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技與産業格局加速重構 湖北光電子信息産業如何再突圍
來源:湖北日報  |  2023-06-12 09:57:13

  原標題:世界科技與産業格局加速重構,湖北光電子信息産業如何再突圍——一束光的全球“進化論”

  光電子信息産業,在湖北産業賽道上一直是“優等生”。

  1976年,武漢郵科院的一間實驗室,趙梓森院士拉出了我國第一根實用化光纖。40多年來,這裡因“一束光”崛起“中國光谷”,並帶動跨越武漢、鄂州、黃石、黃岡等地的萬億級光谷科創大走廊。

  無論是科技創新還是産業發展,湖北光電子信息産業已經成為代表國家在這一領域參與全球合作與競爭的主力軍。

  2022年6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時指出,光電子信息産業是應用廣泛的戰略高技術産業,也是我國有條件率先實現突破的高技術産業。湖北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在光電子信息産業領域獨樹一幟。

  牢記殷殷囑託。2023年1月出臺的《湖北省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集中力量培育世界級産業集群。第一個便是光電子信息産業。同期,《湖北省突破性發展光電子信息産業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出爐。

  錨定“率先突破”,觀大勢方能謀大事。

  放眼全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深刻演進,新一代光電子技術層出不窮,西方“卡脖子”之手也在持續加力。

  縱觀國內,在光電子信息各細分新賽道上,長三角、珠三角等多地與湖北站上同一起跑線,同步開跑,甚至發力更勁。

  新時代新征程,湖北光電子信息産業“進化論”如何書寫?

  “優等生”的家底

  5月30日,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長飛”)成立35週年。

  “35年來,我們通過技術引進、消化、吸收與再創新,實現了從行業追隨者到行業引領者的蛻變。”長飛公司執行董事兼總裁莊丹説,自2016年以來,長飛7年蟬聯光纖預製棒、光纖、光纜銷量全球第一。

  巧合的是,長飛與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同歲,同樣成立於1988年。

  長飛的蛻變,是光谷創新成長的一個生動樣本。“相信光,矢志追光,然後成為光。”莊丹説。

  如今,以光谷為核心的湖北光電子信息産業版圖“群星閃耀”,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纖光纜研發製造基地,全國最大的光器件研發生産基地和中小尺寸顯示面板産業基地。

  在創新策源佈局上,光谷在光電子信息産業領域初步建立了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創新中心、湖北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為基石的戰略科技力量矩陣,擁有精密重力測量、脈衝強磁場等6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等5家國家級創新中心,光谷實驗室等5家湖北實驗室。

  在研發實力上,光谷近年研發投入強度達到9.5%,主導或參與創制了96項國際標準、500多項國家標準,發明專利授權量近年來年均增長20%以上,涌現出了全球首款128層三維快閃記憶體存儲晶片、我國首個400G相干商用硅光收發晶片、我國首臺最大功率10萬瓦的光纖鐳射器等一批有影響力的光電子信息原創科技成果。

  在産業發展上,光谷已培育出8家百億級製造業龍頭企業,6家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6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5200家,形成了3000多個在光通信産業內具有影響力的自主品牌,産品出口160多個國家和地區。

  如今,光谷光纖光纜生産規模國內市場佔有率超過60%,國際市場佔有率超過25%;光電器件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40%,國際市場佔有率12%。

  以光谷為核心,湖北在光電子信息領域聚集院士多達24名,從業人員超60萬,集聚産業鏈企業1.7萬餘家。

  從光谷高新大道延伸,跨越武漢、鄂州、黃石、黃岡等地的光谷科創大走廊上,光電子信息産業規模已逼近8000億元,加速衝刺萬億級規模。

  新賽道上的“綜合題”

  “當前,光電子信息産業已進入蓬勃發展和交叉融合創新期。”5月16日,中國國際光電子信息産業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鄧秀新表示,光電子信息技術已成為新一代信息産業的底層技術,與製造業、生命健康、農業等産業加速融合,催生出一大批新領域新賽道,為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倍增效應,成為世界各國競相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産業。

  新機遇誕生新賽道,也産生新規則。以往光電子信息産業的競爭,主要以光通信器件、鐳射、光纖光纜等“單科”比拼為主;而未來,光電子信息作為底層技術,與智慧網聯汽車、積體電路、大健康産業、深空深海等領域交叉融合,考題變成了“多科綜合”,區域之間也將演變成綜合實力的較量。

  中國電子元器件行業學會秘書長古群坦言,我國光通信晶片的自主化率超過50%,但産品主要集中在低速率領域,高速光通信晶片自主化水準並不高;我國通信光纖光纜産銷規模雖是全球第一,但跨洋海底光纜用的光纖,國內尚未能大規模配套。

  全球形勢面臨挑戰,國內也是競爭激烈。

  創新策源上,全球規模最大、種類最全、綜合能力最強的光子大科學設施群在上海已現雛形——3家國家實驗室成立運行,新型研發機構、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分別達到17家、15家;4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開工建設,5個設施建成投用。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指通過較大規模投入和工程建設用於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目的的大型科研裝置或設施,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

  與湖北同處中部的安徽,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自2017年1月獲批建設以來,建成、在建、預研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2個。其中,建成3個,合肥先進光源等6個在建,3個為預研。

  在湖北,進入國家序列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有6個。在光電子信息領域,武漢先進光源研究中心(一期)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即將建設;這一領域的國家實驗室,我省正在積極籌備,爭取早日實現突破。

  産業發展上,光谷是我國鐳射産業的發源地,目前有上市(過會)企業4家;然而,深圳已聚集鐳射産業上市公司9家,帶動廣東形成了國內最大的鐳射産業集聚區。

  “學霸”的雄心與佈局

  追光者的腳步,從未停止。

  《湖北省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支持“中國光谷”加速升級為“世界光谷”,建成世界一流的光通信産業高地、全國頂尖的光電顯示産業集群、具備全球競爭力的鐳射産業基地和記憶體産業基地,在全國“獨樹一幟”的領先地位進一步鞏固和提升。

  “學霸”方向已然確定,産業佈局高位啟動。

  從源頭上,湖北選定化合物半導體。化合物半導體以高頻、高功率、耐高壓、耐高溫等優越性能,成為支撐下一代移動通信等産業的晶片核心材料,開闢出一條光電子信息領域上游新賽道。

  如今,湖北實驗室之一的九峰山實驗室,已建成全球化合物半導體産業最先進、規模最大的科研及中試平臺。

  4月20日,以該實驗室為創新核的九峰山科技園在光谷開工建設,將構建從設備、材料、設計到器件、封裝等的全産業鏈體系。

  “光谷正在打通半導體産業生態的堵點和中斷點,緊密耦合産學研創新需求的全開放平臺,將助力國産半導體構築系統性生態,從而真正實現突圍。”第三代半導體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吳玲説。

  産業後勁上,光通信領域圍繞F5G以上、硅光等下一代技術,投資150億元的5G承載應用與數字經濟研發生産基地、投資103億元的高端光電子器件研發生産基地等重大項目,正加緊建設;光電顯示領域,TCL華星t3擴産項目即將投産,將建成全球最大的LTPS(低溫多晶硅)工廠;鐳射産業領域,面積約3600畝的國際綠色鐳射産業基地,正瞄準“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鐳射産業創新集群”目標,匯聚成“最亮的光”……

  一盤更大的棋,落子佈局。

  1月31日,舉全省之力、跨行政區域打造的武漢新城,啟動建設。

  根據規劃,武漢新城將打造世界級科技創新策源高地、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高地、全國科創金融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等。

  查閱《武漢新城規劃》,無論是創新策源、産業發展還是創新生態打造,光電子信息都擺在相應板塊首位。從這個意義上説,規劃面積719平方公里的武漢新城,將打造光電子信息領域的“湖北綜合體”,代表湖北參與國內外合作與競爭。

  《武漢新城規劃》提出,到2025年,世界級科技創新策源高地建設取得新進展,世界級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培育取得新突破,對外開放水準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高;到2035年,各項經濟社會發展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準……

  4月23日,圍繞湖北光電子信息産業再突圍的一場高層次專家研討會舉行。會上,華中科技大學積體電路學院院長繆向水的一番話,引得眾多與會專家點頭。他説:“過去15年,我們基本建成了‘中國光谷’。下一個15年,我們也將奮力建成‘世界光谷’,讓湖北光電子信息産業閃耀全球。”(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真真)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