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飲一江水 共建新格局——上海武漢的新時代之約
來源:長江日報  |  2023-06-19 11:07:19

同飲一江水 共建新格局——上海武漢的新時代之約_fororder_01

武漢上海同飲一江水。長江日報記者苗劍 攝

  上海人朱奕丞常以“武漢人”自居。因為妻子是湖北人,2014年,他在武漢購置了房産,開啟上海武漢的“雙城生活”,孩子在武漢讀書,自己一年有1/3的時間在武漢。

  朱奕丞説,同為長江沿線的重要城市,上海和武漢“太像了”,“歷史上就有‘大上海’‘大武漢’的説法,如今兩個城市也是經濟繁榮、往來密切,商貿在全國排在前列”。

  同飲一江水,老朋友如約而至,新朋友慕名而來。滬漢深化合作,共赴新時代之約,這是對兩座城市一如既往的信任,也是對共享全國統一大市場機遇的看好。

  ■ “漢口路”“上海邨”相依相融

  “漢口上船,兩夜三天,上海那邊,舅舅十六鋪碼頭接人”,武漢作家池莉曾這樣回憶去上海的經歷,“因是喝長江水長大的,長江沿岸的城市,都有稔知感”。

  朱奕丞第一次站在武漢長江邊上時,立刻咀嚼出了“稔知感”。他因來漢開辦實業,在漢定居,將家安在了長江邊上,“兩個城市都是長江穿城,上海有里弄,武漢有裏分,上海有漢口路,漢口有上海村”。

  他口中的“上海村”又名“上海邨”,位於江岸區一元街道揚子社區。這裡,曾是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的職工宿舍。彼時,伴著開埠和租界開放,外國洋行在上海設立在華總部的同時,都會在武漢設立分支機構。

  與沿江大道一排銀行舊址緊挨著的,是奔騰的長江,耳畔江漢關的鐘聲伴隨著船舶的汽笛聲,似乎穿越百年,還能看到南來北往、東來西去的物貨在此裝卸、囤積、轉運的熱鬧場景。

  2017年,朱奕丞開辦睿德長江(湖北)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與武漢陽邏港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致力於加拿大高端谷飼牛肉進口業務。

  20年前,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與武漢港合作,開展了以江城港口為中轉點的集裝箱聯運,逐步將武漢港培育成自己在長江流域的貨源集散地,並輻射中部,滿足了上海口岸大進大出、快進快出的發展需要;

  20年後,武漢陽邏港—上海洋山港“江海直達”天天班航線,已形成一條長江中游航運的主樞紐,從陽邏港直抵上海外高橋,換裝海輪後開往中國台灣、東盟(泰國、老撾、越南、柬埔寨)航線日趨成熟,緊密勾連起武漢與上海、與長江經濟帶、與世界各地的經貿往來。

  如今,朱奕丞的企業將貿易方向轉為“一帶一路”歐亞大陸橋,開始做能源環保領域整體解決方案的輸出。他説,“依託陽邏港,我們還有向中亞地區經銷新能源車輛的打算”。

  ■ 滬上企業家向“中”看

  “這個地方要離沿海遠一些。”當曾任霍尼韋爾中國公司總裁的張宇峰回憶新業務選址時,語驚四座。

  2003年,霍尼韋爾把亞太總部和中國總部設立在上海,曾得到高速發展。如何保持之前強勁的增長勢頭,在新的架構下加快創新?霍尼韋爾考慮設立一個新興市場總部——這樣一個地方,要能通達國內市場,要能發散到龐大的消費群體,要有投資環境、創新氛圍和人才資源。

  在50多個城市的比選中,霍尼韋爾最終選擇了武漢。

  2020年5月,霍尼韋爾公司新興市場總部暨創新中心在漢揭牌,運行實體霍盛工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誕生,這也是霍尼韋爾公司入華85年來的首個中國本土品牌。當年,霍尼韋爾新興市場中國總部開辦一年業績接近4億人民幣,超過預期目標。

  “投資湖北武漢兩年多時間,霍尼韋爾六大業務成長遠超預期”,霍尼韋爾(中國)有限公司總裁余鋒説。今年3月,霍尼韋爾把2023年度供應商峰會放在了武漢,這是該峰會首次在上海以外的地區舉辦。

  大武漢,就是大市場。曾經,武漢成為上海與內陸地區之間最為重要的“中轉站”,大量經上海而來的商品自此運送至“兩湖”和更廣闊的地區;當下,一批批來自長三角地區的企業家將投資視角鎖定中部,武漢成為長三角企業、投資機構進入內陸市場的必經站。

  “武漢和上海一樣,也是買全國、賣全國的重要商貿之都。”武漢文史館館員張篤勤這樣介紹。

  一衣帶水,以復星、上汽通用等龍頭企業為例,復星集團在武漢投資佈局由來已久,在參與武漢漢正街改造建設時,董事長郭廣昌説,復星在一條街上投資這麼大的,除了上海外灘,就是武漢漢正街。這裡歷史底蘊深厚,發展空間非常大。

  “強強聯合比單打獨鬥效果要好。”上汽通用武漢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鞠衛東曾這樣解讀上汽通用汽車武漢分公司的設立——充分利用武漢九省通衢與上海國際大都市兩城資源,積極促進內需和外需、進口和出口協調發展。

  如今,位於武漢都市圈的鄂州花湖機場打開“一夜達全國、隔日連世界”的空中出海口。新興市場總部、新的空客貨機場,為滬漢聯動帶來全新機遇。

  2022年,花湖機場開通的第二條全貨運航線,就是鄂州至上海浦東貨運航線。

  ■ 1+1>2的新連結

  在上海陸家嘴,集度首款汽車機器人ROBO-01在集度汽車城市展廳亮相。正是有了強大AI能力支持,“汽車機器人”成為可能。

  今年1月,集度武漢總部落戶光谷。不到百天時間,集度即與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武漢超算中心雙算力中心簽署合作協議,未來共同探討AI對於智慧汽車産業的全新定義。集度汽車首席執行官夏一平説,集度武漢總部在漢將獲得巨大産業資源賦能,有利於集度吸引高精尖人才,推動科技創新,加速汽車機器人技術研發。

  無獨有偶。在近期上海舉行的第87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上,上海聯影集團展出一款魔方複合手術室,其中的部分手術機器人,正是由其總部設于武漢的子公司聯影智融自主研發。

  近年來,聯影多次參與湖北武漢“揭榜挂帥”攻關項目,攻堅高端醫療設備關鍵核心部件,不僅帶來數億元産值,也帶動整個上下游産業鏈的共同發展。

  新發展格局下,産業和創新成為新紐帶,如同奔騰的長江水,將滬漢兩座城市更加緊密相連。

  “地區間的合作,要實現1+1>2的效果。”華東師範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終身教授曾剛認為,不只是企業的投資選擇,城市和區域間的合作,最重要的也是如何實現互利共贏。

  上海,是改革開放排頭兵和創新發展先行者;武漢,正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內陸開放新高地。將更多“上海經驗”轉化成“武漢行動”,雙循環下産業鏈轉型升級帶來新機遇。

  “碳,是一篇新的文章,更是未來武漢與上海更加緊密聯結的重要紐帶。”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長江經濟帶智庫聯盟秘書長秦尊文如此建議。

  2021年,全國碳市場交易中心落地上海,碳配額登記系統則設在武漢。秦尊文説,這讓兩地在傳統經濟文化紐帶上,又生發出未來同向而行的新資源和新基礎。在科技創新、生態文明、長江大保護等共同課題上,兩地有條件共同書寫更大篇章、有更大作為。

  在曾剛看來,在基礎研究、高端人才培養等方面,武漢有足夠的底氣,更應當加強頂層設計,一張藍圖幹到底,在與上海及長三角地區的往來合作中,獲得更大的發展。(記者李佳 吳曈 鄭汝可)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