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借勢長三角:“中部第一城”是時候帶動區域起飛了
來源:澎湃新聞  |  2023-06-24 14:06:04

  有著“中部第一城”之稱的武漢,正醞釀著新一輪的騰飛。

  疫情之後,武漢強勢歸來,2022年武漢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8866.43億元,反超杭州,重回中國GDP十強城市第8位。

  向高處再攀登,武漢不僅謀劃了自身更高的發展目標,也期望帶領武漢都市圈和長江中游城市群共同起飛。

  然而,區域經濟的發展僅依靠自身內部資源與要素的投入産出循環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借助於區域之間的互補和協作。

  武漢選擇沿著長江黃金水道,向東“鏈”接長三角,加快跨區域合作佈局。

  高規格的互動由此開啟。6月16日至20日,由湖北省委常委、武漢市委書記郭元強,武漢市委副書記、市長程用文率領的武漢市黨政代表團一行先後到訪南京、蘇州、上海、杭州四地考察學習、深化合作,代表團還在上海和杭州分別召開了招商引資推介大會和知名企業投資懇談會。兩場活動共簽約108個項目,武漢由此收穫了3426.67億元的長三角投資大單。

武漢借勢長三角:“中部第一城”是時候帶動區域起飛了_fororder_01

武漢在杭州召開知名企業投資懇談會 澎湃新聞記者 張呈君 圖

  在構建新發展格局、全力拼經濟的大背景下,多地掀起了赴長三角“雙招雙引”的熱潮。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關注此次武漢黨政代表團的長三角之行,不僅因為這是一次成果豐碩的招商活動,亦是看中武漢為引領中部地區加速崛起的主動作為。

  與長三角同頻共振,自然離不開全面對標學習。武漢拿出謙虛的姿態向長三角取經問道,力圖在對外開放、區域協同發展、營商環境優化、産業培育方面取得新突破。

  武漢與長三角的跨區域協作一旦形成並持續運轉,市場的力量將不斷激發,將為整個長江經濟帶的高品質發展注入新動能,也會給其他區域間的協同發展提供思路借鑒。

  找到“癥結”

  “為什麼蘇州的高校沒有武漢多,卻形成了高效有序的科技協同創新體系?”回顧在蘇州的考察經歷,代表團成員、武漢市科學技術局局長盛繼亮産生了這樣的思考。

  在造成區域差距的客觀因素之外,盛繼亮考慮更多的是主觀因素。他認為,不斷更新觀念是中部地區加速崛起的前提。蘇州等地為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把工作做到了極致,政府部門為培育優勢産業更是拿出了“十年磨一劍”的定力,持之以恒支持産業發展才有了今天的成績。

  “企業在長三角真正成為了創新主體,而地方政府一直在持續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激發企業的內生動力,將科技成果加速轉化為現實生産力,支撐了經濟高品質發展。”盛繼亮的心裏有了答案。

  “對標長三角,武漢要把握科技創新的規律,做到對科技創新的真重視、硬投入。沒有基礎研究的長期積累,就不可能有原始創新和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此外,對科創産業不僅要招大引強,也要注重本土化培養。”盛繼亮表示。

  除了走訪企業、科研院所,此次武漢黨政代表團還在蘇州專程考察了歷史街區實施城市更新的經驗做法。

  “武漢和蘇州同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如何更好地對老建築‘活化利用’,使其融入現代生活,更好地延續歷史文脈,展示城市風貌,我們都面臨著相似的考題。”參與此次學習考察的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田燕告訴澎湃新聞,蘇州協同推進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和城市更新的理念及實踐為武漢做出了清晰的示範。傳統城市更新的“拆改留”理念在當地已經全面轉變為“留改拆”。這也堅定了武漢保護歷史文化街區的信心,拓展了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更新的思路。

  選對路徑

  “從昆山到上海,道路兩旁基本上都是城市、園區和工廠,跨越省界的城區已經完全連成了一體。相比起來,武漢和周邊城市的邊界地帶還有很多‘留白’。”在此次考察途中,一位武漢幹部望著上海的夜景如此感慨。

  湖北省武漢都市圈研究會會長、武漢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李春洋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相比同類都市圈,武漢都市圈起步相對較晚,經濟總量偏小,“龍頭”武漢對其他成員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不夠強大。都市圈除武漢外的其他八個城市仍處在工業化加速階段,需要大幅度提高製造業的比重,加快提升城市能級,從而深化與武漢的聯動發展。

  地處華中腹地的武漢城市圈,包括武漢和毗鄰的黃石、鄂州、黃岡、孝感、咸寧、仙桃、天門、潛江等9個城市,集中了湖北省一半的人口、六成以上的GDP總量。

  2022年12月,《武漢都市圈發展規劃》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同意。這是繼南京、福州、成都、長株潭、西安、重慶都市圈規劃之後,國家批復的第7個都市圈規劃。

  衝刺“兩萬億”之城,武漢作為區域中心城市,對整個“朋友圈”的繁榮責無旁貸,要通過産業發展、創新驅動、交通輻射等,帶動區域經濟的整體騰飛。

  湖北省級層面也提出,武漢都市圈要打造成為引領湖北、支撐中部、輻射全國、融入世界的重要增長極,為湖北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作出更大貢獻。

  “長三角地區率先探索的跨省一體化經驗值得武漢學習借鑒。通過深化武漢和周邊城市的一體化合作,最終有望實現區域協同發展。”李春洋説。

  處於起步發展階段的武漢都市圈需要有一個強力的主引擎,這也是區域發展破題的重要思路。今年2月湖北省正式發佈《武漢新城規劃》,首次打破了傳統行政區劃,橫跨武漢、鄂州兩市,意在打造武漢都市圈高品質發展和區域協同發展主引擎。

  李春洋介紹,武漢新城位於武鄂黃黃地理中心,區位優勢明顯,自然人文資源豐富,人口增長動力強勁,科技創新優勢顯著,新興産業基礎雄厚,協同發展空間較大,是以武鄂黃黃為核心的武漢都市圈內發展活力強、潛力大的重要地區,具備引領武漢都市圈高品質發展的良好基礎,也是武漢都市圈的增長極所在。

武漢借勢長三角:“中部第一城”是時候帶動區域起飛了_fororder_02

武漢新城規劃範圍圖

  他建議,武漢新城可以學習借鑒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的創新成果,建立便捷、順暢的跨市協調機制,更好地發揮武漢龍頭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

  都市圈的一體化不僅體現在産業發展和城市建設上,也需要不斷織密民生“幸福圈”,彌合不同城市之間公共服務的落差。

  “武漢作為都市圈龍頭和區域中心城市,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準在全國位居前列。下一步,武漢都市圈有望對標長三角區域,建立起涵蓋教育、醫療、社保、戶籍管理等基本公共服務、政務服務聯通互認的共享生態。”李春洋表示。

  跳出定勢

  作為比鄰而居、共飲一江水的好夥伴,在此次武漢黨政代表團到訪長三角之前,武漢官方向長三角地區的“取經”學習早已頻繁展開。

  武漢市人民政府駐上海辦事處告訴澎湃新聞,武漢駐滬辦圍繞營商環境、城市更新等主題在滬蘇浙皖地區開展過多次專項調研,並通過編寫《長三角動態專報》的形式向市委、市政府提供決策參考。

  安徽合肥利用國有資本股權投資撬動培育新興産業,探索出“以投帶引”的招商模式,助力地方産業更新升級,“合肥模式”一時在全國引發了極大的關注。

  “為了學習合肥招商引資的成功經驗,我們聯合上海的智庫機構到合肥進行了深入調研,最終形成了數千字的報告遞交市委、市政府,並很快得到了主要領導的批示肯定,也推動了武漢産業投資基金的充分激活和壯大。”這位負責人表示。

  “駐滬辦的平臺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野,能讓我們跳出武漢看武漢,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這位負責人對澎湃新聞記者坦言,雖然扛著招商考核的指標,但駐滬辦的同事們還是帶著主觀能動性在長三角地區開展了多次專題調研。他希望隨著駐滬辦職能的轉變,這裡真正能夠成為一個紮實的平臺,當武漢在發展中遇到瓶頸和困難時,可以在長三角尋找到解決方案。

  今年開始,武漢市開展了“城市更新年”行動。田燕告訴澎湃新聞,在此次隨市黨政代表團來長三角學習考察之前,她已經來考察過上海的張園、蟠龍天地等城市更新項目。

  “基本上每年上海都會有新的城市更新案例呈現,我們都會找機會來看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是來學習,同時也是在尋找更多有經驗的市場主體,努力邀請他們去武漢發展。”田燕表示。

  向前一步

  這次長三角之行,除了學習考察,武漢還收穫了滿滿的投資項目“大禮包”。

  能得到長三角企業的青睞,除了武漢在多重國家戰略疊加之下凸顯的綜合優勢,亦離不開官方在招商方面的主動作為。

  今年2月,江岸區招商服務中心主任李小溪被派到上海負責長三角地區的招商工作。作為所在單位的“一把手”,李小溪將和區裏其他派駐的同事一起開展半年以上的駐點招商。

  李小溪介紹,江岸區設立了25個駐點招商專班,每個駐點招商專班採取“1+2+1”工作機制,由1名區領導、2名處級幹部和1名年輕幹部組成,駐點北京、上海、廣州,深入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開展招商活動,向前一步響應企業的需求。

  經過摸索,駐長三角招商專班建立了目標企業庫,主要瞄準世界500強、中國民營企業100強和行業頭部企業。通過逐一上門拜訪,並與後方及時聯動,定期跟進項目推進情況、協調解決企業項目選址、落戶等問題。

  李小溪告訴澎湃新聞,科教資源豐富、用工成本低於一線城市的優勢是很多企業垂青武漢的重要原因。

  澎湃新聞記者也注意到,與其他地區通常在長三角設立“科創飛地”的模式不同,赴漢投資的企業往往可以在當地組建新的研發隊伍,也由此提升了武漢在企業産業版圖中的含金量。

  “我們在全球佈局了近百家分支機構,而武漢是我們在總部杭州以外,唯一同時佈局研發和生産基地的城市,是武漢的高校資源和區位優勢讓企業做出這樣的戰略佈局。”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揚忠表示。

  為了讓更多的長三角企業家了解武漢,武漢的幹部們也付出了持續努力。

  武漢駐上海辦告訴記者,原先有些長三角的企業家從沒有去過武漢,可能只知道這是一座英雄城市。“在受到我們邀請實地去武漢考察後,很多企業家自發地感慨,他們沒想到原來在中部地區也可以找到這樣一座城市,産業基礎這麼紮實、人才資源這麼豐厚、創新這麼活躍、區位優勢這麼明顯、發展空間這麼廣闊、自然稟賦這麼優越。”武漢駐上海辦説。

  招商的誠意還體現在政府與企業的互相成就之中。

武漢借勢長三角:“中部第一城”是時候帶動區域起飛了_fororder_03

武漢市領導推薦“車谷造”汽車 澎湃新聞記者 楊喆 圖

  “這幾款車技術先進、造型精美、品質優良、價格親民,融入了美國車的大氣、德國車的嚴謹、法國車的浪漫和日本車的實惠,‘車谷造’汽車,你值得擁有。”在上海和杭州兩場活動上,武漢市委常委、武漢經開區工委書記劉子清利用推介武漢經開區“中國車谷”的契機,向現場的企業家推薦起了産自“中國車谷”的幾款新上市汽車,其中就包括了吉利旗下的路特斯汽車。

  這一走心卻有些意外的安排迅速調動了與會者們的興趣。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當看到會場大螢幕上呈現了相關汽車的圖片時,現場在座的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臉上露出了會心的笑容。

  聯動發展

  武漢與長三角的有效對接,不應當是要素資源的單向流動,而是要通過在更廣領域的交流合作實現雙方互利共贏,企業的投資便非常看重這一點。

  聯實集團中國區總裁丁暉告訴澎湃新聞,作為全球最大的地産上市公司之一,聯實集團已進入中國市場30年。武漢作為長江經濟帶的核心城市,已成為聯實重點關注的一個市場。

  在丁暉看來,武漢不僅擁有良好生態環境,還有超百萬大學生給城市帶來的活力,在此基礎上,武漢各級政府積極進行招商引資並推出各項産業政策,營造出了良好的營商環境。

  丁暉介紹,聯實集團重點關注城市更新改造,同時在尋求高科技園區的投資機會。關注到廣大的青年群體和老年群體,武漢也成為聯實集團打造高品質長租公寓和康養公寓的市場所在。

  2022年,專注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和運營的嬴徹科技,在武漢設立兩家子公司,落地技術研發業務,並展開一系列商業佈局。

  落地武漢之前,嬴徹科技僅在上海和美國矽谷開展研發業務,武漢是企業進入內陸市場的第一選擇。馬喆人表示,武漢有豐富的汽車産業資源,産業鏈上下游配套成熟,對從事自動駕駛技術研發的企業而言,有天然的成長土壤。目前,該公司已經與東風商用車達成深入合作,正謀求與武漢更多企業合作,不斷提升武漢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競爭力。

  “武漢在汽車産業上擁有突出優勢,在武漢開展業務佈局,對企業來説就是抓住了未來。”嬴徹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馬喆人告訴記者。

  在李春洋看來,一方面武漢張開懷抱歡迎更多長三角優質企業的落地,另一方面長三角的企業也需要拓展更大的市場,而大武漢便提供了這樣的大市場。要持續學習長三角的先進發展經驗,聯動長三角發展武漢都市圈,努力成為長三角的“後花園”。

  而在人才培育和科技創新轉化領域,盛繼亮認為武漢要有更加開放的心態。

  “武漢的在校研究生人數全國第一,可以説做科研並不缺人才,但缺的是加速科研成果落地轉化的應用的場景。一方面,武漢的高校持續向長三角地區輸送了大批優質的人才,另一方面我們也歡迎長三角地區為我們提供更多豐富的科研應用場景,促進武漢的科技創新勢能不斷加快向發展動能轉化。”盛繼亮表示。(澎湃新聞記者 楊喆)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