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半數以上華科大碩博畢業生選擇留鄂留漢 武漢:以人才“智高點”搶佔發展“制高點”
高德紅外年輕團隊腳踏實地打造“中國芯”。長江日報記者周超 攝
“科技創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把科技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強上取得更大進展”……去年6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武漢期間,對人才工作和科技創新提出重要要求。
時隔一年,首屆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大會選擇在武漢召開。以創新驅動發展的武漢,正在為人才施展才華、成就夢想提供更加廣闊的舞臺。武漢,如何以人才“智高點”搶佔發展“制高點”?
武漢始終牢記殷殷囑託,堅持黨管人才,堅持人才引領驅動,深入推進新時代人才強市戰略,全力創建吸引和集聚人才平臺,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加快推進科教人才優勢轉化為創新發展優勢。
■ 人才引進、評價、薪酬激勵等方面充分放權
勇開新局,武漢人才政策有力度
33歲的武漢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圖像演算法工程師李穎,基於計算機圖像視覺分析技術教會AI“看圖識意”。就在今年,在公司舉薦下,李穎獲評“武漢英才”。
近年來,武漢突出向用人主體放權、為人才鬆綁,以體制機制改革推動人才資源優化配置、促進人才作用發揮。在人才評價方面,賦予用人單位充分的話語權,將“武漢英才”計劃舉薦權交給重點高校、重大科創平臺、重點企事業單位和知名投資機構,目前已將360家重點用人單位納入舉薦清單管理,這些重點用人主體可以根據人才能力與貢獻,直接舉薦人才進入武漢英才計劃。高德紅外就是獲“舉薦權”的用人企業之一。
高德紅外、科大訊飛華中公司等多家企業人力資源負責人介紹,企業是人才政策直接受益者,武漢英才等人才政策的切實落地,讓企業人才需求不斷聚焦並被滿足。
在武漢,多位人才從“零起點”獲得職稱。武漢康復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青山,被認定為獲得湖北省工程技術(東湖高新區)醫藥類高層次人才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他介紹,“在國內申請項目時,職稱有利於輔助客戶認可企業承擔項目的等級資質。”近期,華工科技、長飛光纖、高德紅外等3家企業獲批承接相關專業正高級職稱評審權。
武漢市人才工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以來,武漢系統構建“1+5+N”人才發展體系,分層分類完善各類人才政策,夯實人才政策比較優勢。圍繞人才評價,武漢積極探索試行人才註冊制和動態積分制,構築不唯地域、破除時限的人才吸納工作機制;圍繞人才使用,武漢完善激勵人才發揮作用的使用機制,給予武漢英才最高100萬元一次性獎勵資助,提供最高500萬元産業化配套資助,特殊人才實行“一事一議”綜合資助等,在人才引進、評價、薪酬激勵等方面賦予充分自主權。此外,還建立高層次人才專項事業編制週轉池,幫助用人主體引進高水準科研人才。
■ 穩居全國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第一方陣
同心逐夢,武漢人才集聚有密度
通過金山集團與武漢高校聯合舉辦的“暑期訓練營”,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2023屆學子張俊瑋提前獲得了金山辦公校招錄用通知。“在包括赴京的幾個工作機會中,我權衡了下,仍選擇留在武漢。”張俊瑋説,很多大企業都將研發和人才培育基地放到了武漢,“行業人才越密集,競爭雖然更強,換個角度看,機會也更多。”
“金山武漢2000多名員工中,超六成為本土招聘。上一年度新入職員工中,九成來自‘訓練營’。”金山武漢總部總經理高宇峰説,就在上月,位於光谷的金山武漢總部科創園已封頂,未來可容納9000人同時辦公,“金山辦公國際總部、金山雲全國研發中心、金山世遊研發基地都會放到武漢,對人才需求量很大。”
“前幾年,應屆畢業生的就業‘首站’,優先選擇北上廣深杭,但前年,華中科技大學應屆畢業生留漢就業創業佔比,首超南方城市,武漢已成為在漢高校大學生就業首選城市。”華中科技大學就業指導與服務中心主任敬鵬飛介紹,通過定期組織學生開展“喻見職道”名企行、依託“學子聚漢工程”華中科技大學工作站等,該校積極引導和鼓勵畢業生留漢。近三年,華中科技大學畢業生留鄂留漢就業創業的比例逐年增加,每年有超過40%的畢業生選擇留鄂留漢。華科大2023屆畢業生選擇留鄂留漢就業佔比不斷攀升,碩士、博士畢業生留鄂留漢比例更是首超半數,總體滿意度和人職適配情況均保持較高水準。
據悉,武漢深化實施“學子聚漢”工程,深挖善用科教資源優勢,一體推進大學畢業生就業創業與青年人才引進培養,注重精準施策和全週期管理,完善系統化政策支持和制度供給,2017年至2022年,武漢新增就業創業大學生人數超過205萬人。
包括大學生群體在內,武漢人才密度不斷提升。武漢連續6年人才凈流入,穩居全國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第一方陣。
■ 加大對先進製造、科技創新等行業人才培育支持
全鏈賦能,武漢産才融合有深度
在航天領域,晶體振蕩器被形容為心臟、大腦。在武漢海創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主持了多個晶體振蕩器項目的總工程師毛晶獲評“武漢英才”。
34年間,毛晶從普通技術員做起、一步步成長為總工,研發的多個産品被“神舟”“嫦娥”“北斗”等國家重點工程採用。就在今年,毛晶獲評“武漢英才”培育支持專項人才。
去年以來,武漢首次開展評選“武漢英才”培育支持專項人才,該專項主要關注那些長期紮根武漢市産業一線、科研一線、基層一線的優秀本地人才。今年,首批共930人名單出爐,據統計,在武漢工作20年以上的佔三分之一,10年以上的佔七成。
武漢市人才工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首次讓全行業人才共登舞臺,涵蓋先進製造、科技創新、現代服務業、醫療衛生、産業工匠、文化體育旅遊、城市建設、教育、現代農業、社會工作等領域。該專項突出破“五唯”,不將論文、帽子、職稱、學歷和獎項作為必要條件,重點評選支持在行業領域有特殊專長的名家名師名匠。
結合産業創新發展佈局,武漢始終堅持系統思維,秉持“大人才觀”,統籌推進各行各業人才隊伍建設發展,堅持産才融合,讓人才鏈與産業鏈、創新鏈、資金鏈、政策鏈等緊密融合、統籌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紡織大學校長徐衛林團隊與穩健醫療正在共同研發人造血管項目,圍繞人造血管“卡脖子”工程開展技術攻關,力爭打破人造血管國外壟斷,儘快實現國産化替代。一批戰略科技人才、産業領軍人才在城市産業賽道率先實現突破:
不到30歲的武漢中科先進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吳筧筠博士,正在專注于氣凝膠材料的産品開發和下游産業化。氣凝膠是新能源汽車領域動力電池熱管理的“關鍵元素”。一批“武漢英才”青年人才、“漢漾”人才等在前沿領域涌現;摘得首屆全球光電子信息卓越工程師拔尖賽冠軍的上海交通大學碩士畢業生李春江,多年鑽研5G手機濾波器技術,正加速推動高端濾波器産線落戶光谷。一批卓越工程師解決複雜工程和技術問題“痛點”……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在武漢,廣大人才正在城市高品質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大潮中大展才華、大顯身手。
■ 人才服務驛站從武漢三鎮延伸到更多智力密集區
務實篤行,武漢人才服務有溫度
從武漢坐高鐵出發,最快3個多小時,就能到達上海虹橋站。今年4月,在毗鄰虹橋樞紐的虹橋商務區,光谷驛站(上海站)正式啟用。2459平方米,辦公桌椅排列一新,辦公室精裝修有隔斷,企業可拎包入駐……光谷驛站,讓光谷企業向外發展有了“落腳點”,作為光谷人才的對外交流“大本營”,為光谷招才引智、招商引資、科技創新打造出新的空間。
“我們本來也是有計劃去上海的,政府甚至想到了我們前頭,‘推’我們走出了這一步。”邁維代謝副總經理童劍鋒介紹,邁維就是首批進駐“光谷驛站”的企業之一。
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邁維代謝,率先開發基於代謝組學的腫瘤早期診斷産品,正填補市場空白,其代謝組科研服務銷售總額已實現行業第一。企業首席執行官唐堂是“3551”光谷人才計劃入選者,由他帶領公司國內一流的代謝組學技術團隊,目前,企業人才富集,專職科研人員近40%。童劍鋒説:“驛站位置優越、園區環境非常好,對我們在上海招攬更多代謝類高端人才非常有利。”
東湖高新區招才局介紹,未來,光谷還將繼續在上海其他區域以及北京、深圳等人才聚集地和創新活躍區設立常設站點。
而在武漢,“驛站”同樣在迎來送往。24歲的湖南籍畢業生楊心怡就是江漢區青年人才驛站曾經的“房客”。經學長介紹,她到武漢,並申請入住地處城市中心的菱角湖地鐵站旁的驛站;短住期間,在江漢區一家律所求職成功。後來,她又申請到了江漢經濟開發區冠寓人才公寓,“短住轉長租”。
目前,三鎮都已開闢青年人才之家,這是武漢為鼓勵高校畢業生留漢就業創業推出的一攬子“硬核”舉措之一,為畢業6年以內來漢就業創業的高校畢業生提供最長7天免費住宿及就業諮詢、創業指導等綜合服務。
不管是“驛站”建起來、還是走出去,獻出的不僅是服務人才的空間,更是一份誠意、一份禮遇。
近年來,武漢全方位升級人才服務網,推出人才卡,籌建更多高品質人才公寓,佈局建設一批武漢青年人才之家,醫療、教育、文化等服務優質便捷,敬才愛才蔚然成風。人才在武漢像英雄一樣受追捧、被尊崇,城市與人才互促互進、共興共榮。(記者李佳 通訊員吾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