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陽邏港:集裝箱吞吐量持續攀升 科技賦能提升作業效率
來源:新華網  |  2023-07-24 09:54:51

  新華社記者惠小勇、李鵬翔、侯文坤

  今年7月初,外國直航武漢陽邏港的“長越1”號萬噸海輪載著汽車配件、玻璃等産品抵達陽邏港一期碼頭,隨後滿載國內的貨物沿江向東出海。這標誌著武漢“江海直航”航線又添“新成員”。

  陽邏港的樞紐效應正日益凸顯。

  2013年,陽邏港僅有2條集裝箱航線,且船型偏小、班期較少,航線服務能力有限。“那時候,陽邏港出口的貨物只能坐小船到上海洋山港等港口,再坐大船出海,耗時長、效率低。”“長越1”號海輪的船長路來全説。現在萬噸海輪直達武漢,不僅節省時間,還節省運輸成本約20%。

武漢陽邏港:集裝箱吞吐量持續攀升 科技賦能提升作業效率

圖為7月5日拍攝的陽邏港一期碼頭(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伍志尊 攝

  十年來,擁有1061公里長江幹線的湖北整合全省港口資源、升級硬體設備、優化運輸結構、豐富航線體系,形成了以武漢港為龍頭,黃石等鄂東南港、宜昌荊州港為兩翼,漢江港為延展的全省港口一體化發展格局。

  如今,沿著1500余米的陽邏港岸線,10個5000噸級兼顧萬噸級集裝箱專用泊位和1個5000噸級兼顧萬噸級通用泊位上,每天船來船往,繁忙而有序。

  “2023年上半年,陽邏港集裝箱吞吐量114萬標箱,同比增加11.97%。”武漢港務國際集裝箱有限公司總經理喬雲説,十年來,陽邏港集裝箱吞吐量持續攀升,從2013年的86萬標箱增長到了2022年的202萬標箱。湖北省65%以上的進出口貨物和80%的集裝箱運輸都是通過陽邏港完成。

武漢陽邏港:集裝箱吞吐量持續攀升 科技賦能提升作業效率

圖為船舶在陽邏港區水域行駛(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伍志尊 攝

  江平水闊,船行如歌。

  貨物吞吐量持續增長的背後,是航線網絡越織越密。陽邏港以自身為物流節點,以長江幹線為軸,已開通各類集裝箱航線20余條,開闢多式聯運通道42條,其中開通了武漢直達日本大阪、韓國釜山等地的集裝箱班輪,湖北省及周邊貨物可直接從陽邏港乘船抵達東北亞地區,通過長江內支線可與歐美、東南亞、中東、非洲等國家的航線連接。不僅如此,長江沿線地區的貨物經水運到陽邏港,還可通過鐵水聯運,借中歐班列(武漢)的48條跨境運輸線路,輻射亞歐大陸40個國家、112個城市。

武漢陽邏港:集裝箱吞吐量持續攀升 科技賦能提升作業效率

圖為工作人員遠程操作機械設備吊裝集裝箱。新華社記者伍志尊 攝

  “貨運高峰期,我一天要吊200多個集裝箱。”陽邏港龍門吊操作手趙子武見證了停靠陽邏港的船越來越大、貨物越來越多,也見證了智慧化改造後港區運行效率的提升,貨物運轉越來越快。

  坐在遠程控制室內,趙子武盯著螢幕,輕輕推動操作桿,百米開外的龍門吊便動了起來,將集裝箱按規劃線路搬運到指定位置。“以前每天要爬上20多米高空作業,操作室裏空間狹小,得低頭彎腰。那樣的日子已經過去了。”趙子武説。

  遠程操控的龍門吊、無人駕駛集裝箱卡車、智慧調度系統……在科技賦能下,陽邏港全港作業效率從十年前的每小時22自然箱提高到每小時29自然箱,港區閘口進出車輛平均過閘時間由160秒減至30秒,船舶在港時間由28小時減至16小時左右。

  “陽邏港的樞紐效應正日益凸顯,港口的集裝箱中轉量大幅提升,從2013年的24萬標箱增至2022年的115萬標箱,中轉箱佔比從27.9%提升到56.9%。”喬雲説,立足長江黃金水道,陽邏港有機銜接起“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已成為我國中西部地區物流集散轉運中心和重要“出海口”。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