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內陸省份,湖北不靠海、不沿邊。建設樞紐機場,打開“空中出海口”,是扭轉被動局面的關鍵一招。
8月2日下午,“高品質發展調研行”採訪團來到通航一年多的鄂州花湖機場,探尋湖北努力從沿海開放“後隊”轉變為新時代內陸發展“前隊”的積極作為。
走進鄂州臨空展示中心,頗具未來感的多媒體展示著美國孟菲斯機場、日本東京成田機場、荷蘭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阿聯酋迪拜機場等先進航空貨運樞紐的建設經驗。
花湖機場是亞洲首座專業貨運樞紐機場,作為湖北“頭號工程”和國家重大生産力佈局,于2017年12月開工、去年7月17日建成投運。按照滿足2025年旅客吞吐量1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45萬噸的要求設計。從花湖機場出發,1.5小時飛行圈可覆蓋五大國家級城市群,輻射全國90%的經濟總量、80%的人口,航空物流可“當日達全國、隔日連全球”。
湖北國際物流機場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投運一年來,花湖機場已開通國內客運航線14條,連接20個航點;開通10條國內貨運航線,開通國際貨運航線6條、8個國際航點,軸輻式航空網絡初具雛形,完成旅客吞吐量20多萬人次、貨郵吞吐量超過1萬噸。
採訪團一行來到花湖機場“工”字形的順豐轉運中心。在這裡,“大”和“快”是最直觀的感受。
據介紹,順豐轉運中心僅一期建築面積就有約70萬平方米,相當於武漢天河機場T2和T3兩座航站樓面積之和。總長52公里的分揀線智慧化分揀傳輸,每小時最高可處理各類包裹50萬餘件,是目前亞洲規模最大的快遞包裹處理系統。
“咦,怎麼這麼安靜?”在轉運中心一樓拆板區,採訪團成員發現,設備沒有開啟,也不見工人上班的身影。
“我們這裡是以貨運為主的樞紐機場,飛機一般是淩晨以後起降。現在是白天,所以不是拆卸分揀貨物時間。”現場講解員解釋道,兩個月前,順豐公司貨運飛機轉場工作啟動,預計下月全部完成。屆時,國內貨運航線將達40余條,國際貨運樞紐航線或將增至8條,轉運中心也會全面啟用,實現群起群降,進入“不夜城”模式。
“中國之心,通達世界。”自2017年起,這行字便印在了鄂州市人民政府的招商手冊上。以鄂州花湖機場為依託,該市引進和培育航空物流、高端製造、生物醫藥、生鮮冷鏈、跨境電商等適空産業,大力發展臨空經濟,延伸航空産業鏈。
“花湖機場正與天河機場一起,攜手構建國際航空客貨運‘雙樞紐’,加速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助推湖北從‘九省通衢’邁向‘九州通衢’。”鄂州市委書記孫兵説。(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夏中華 余寬宏 通訊員 陳穩定 劉小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