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底,第7個國家級都市圈——武漢都市圈規劃獲批,明確武漢、鄂州、黃岡、黃石為核心區。
順江而下,武漢往東,鄂州、黃岡、黃石分別有了新的目標定位:都市圈協同發展示範區、協同發展重要功能區、重要增長極。
依“武”而昌,乘“機”起飛。近年來,鄂黃黃抓住武漢光谷科創大走廊東擴、全國唯一的專業航空貨運樞紐花湖機場建成投運等機遇,加快新興産業承接培育、臨空産業招引佈局、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推動區域高品質發展進入新階段。
盛夏8月,“高品質發展調研行”採訪團走進鄂黃黃城市群。
依“武”而昌,科創大走廊一路向東
7月28日晚,成都安湖體育公園主體育場,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開幕式華燈璀璨。光影秀成功的背後,鄂州葛店“芯”功不可沒。“我們為開幕式提供了12億顆LED燈珠産品。”湖北芯映光電副總經理王建華説。
兩年前,主打LED晶片封裝的湖北芯映光電和湖北瑞華光電相繼落戶葛店。兩家企業分別投資50億元、80億元,均為配套三安光電而來。三安光電是新一代顯示技術研發製造巨頭,2019年投資120億元重倉緊鄰武漢光谷的葛店,生産的産品直接送到武漢華星光電、天馬微電子等企業。
“葛店正與光谷加快共建100平方公里的千億級光電信息産業集聚區。”葛店開發區相關負責人説,近年來,該區以三安光電為龍頭延伸産業鏈條,先後引進多家上下游企業,現有相關産業項目31個,總投資達329億元。
昔日“以武而昌”,今朝“依武而昌”。今年2月7日,跨行政區域的《武漢新城規劃》發佈,鄂州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目前,葛店開發區積極承接武漢産業外溢,加速崛起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智慧製造和電商物流五大産業集群。華容區在武鄂毗鄰處加快建設紅蓮湖大數據産業園區,助力“光芯屏端網”萬億産業集群強鏈延鏈補鏈。
依“武”而昌,從“芯”出發,追“光”而行。
2020年起,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一路向東延伸,過鄂州到黃石、黃岡兩地,都市圈科技同興、産業同鏈提速。黃石、黃岡、鄂州先後在武漢掛牌離岸科創中心。
在黃石開發區·鐵山區,武漢鐳射器龍頭企業銳科鐳射智慧製造基地正衝刺40億元營收。依託光谷研發力量,黃石將打造華中地區最大的鐳射器及核心器件智造基地。距離武漢40分鐘車程的黃岡高新區,已入駐基因編輯、人工智能等10余個光谷項目。
借“機”起飛,大臨空經濟區衝勁足
7月底,武漢—鄂州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入選2023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該樞紐包括以普貨運輸為主的武漢天河機場片區和全貨機運輸為主的鄂州片區。這裡的全貨機運輸,依託的就是花湖機場。
8月1日,花湖機場貨運航班起降30架次,排名首次衝進前十,超過成都雙流機場。據統計,花湖機場通航一年多來,已開通14條國內客運航線、7條國內貨運航線和6條國際貨運航線。隨著順豐航空貨運加快轉場,國內貨運航線將在下月突破40條,覆蓋華北、華東、華南等地區。
樞紐機場是撬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支點。2019年以來,鄂州、黃岡、黃石三市圍繞花湖機場這個“幾何中心”搶抓機遇,加快交通路網對接,並先後成立臨空經濟區,佈局臨空産業。隨著貨運樞紐平臺功能加速顯現,三地將在省級統籌規劃下,謀劃抱團共建大臨空經濟區。
8月2日,中國首傢具備半導體黃光光刻工藝的全生態鏈平臺級企業——杭州芯微半導體,與鄂州市臨空經濟區簽約國産光刻機生産基地項目。這是鄂州臨空經濟區招引佈局臨空産業的最新成果。
“去年以來,全區招引智慧製造、航空物流、生物醫藥等臨空偏好型項目59個,總投資額610億元。僅今年上半年,就有36個億元項目落戶,總投資額240億元。其中,10多個項目已經開工。”該市臨空經濟區口岸和招商中心負責人嚴婭説。
借“機”起飛,傳統農業大市黃岡不甘落後。上半年,黃岡市臨空經濟區已簽約臨空物流和現代服務業項目13個,投資額86.8億元。“今後全區內的熱帶水果、海産品、花卉等三大品類高端商品可通過空港買全球、賣全國。”黃岡智慧農博城總經理吳朝松説。
在黃石,一批臨空偏好型産業加速聚集。作為距花湖機場最近的主城區,黃石港區著力發展航空服務、酒店餐飲、商務會展、金融結算等業態;下陸區獅子山腳下,黃石臨空跨境電商産業園建設如火如荼。黃石臨空區·還地橋鎮已聚集臨空製造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0家。
綠色轉型,傳統優勢産業加快煥新
鄂黃黃沿江分佈,因水而興。黨的十八大以來,三地加快綠色轉型,推動冶金等傳統優勢産業煥新,成為高品質發展路上的靚麗新景。
近日,鄂鋼煉鋼廠1號轉爐獲全國節能降耗“創先爐”榮譽稱號。今年5月,鄂鋼成為全省首家超低排達A級的鋼鐵企業。早在2021年,鄂鋼成為全省鋼鐵行業首家3A級工業旅遊區。
系列榮譽的取得,得益於鄂鋼綠色智慧轉型。近年來,鄂鋼先後投入40余億元,推進節能環保改造,打造綠色智慧“花園式”鋼廠。
鄂鋼往東不到10公里,武鋼資源集團鄂州球團公司近年來累計投入6.4億元,實施雨污分流、料場封閉、煙氣超低排、人工湖水體治理等環保升級改造項目,整個廠區舊貌換新顏。
走進黃石大冶鐵礦智控中心,長43.5米、高6米的巨型顯示屏上,各點位監控視頻、數據實時呈現。明亮、清涼的操作臺前,操作員穿著白襯衫,輕點滑鼠,指揮井下各項作業,遠程“操盤”礦山運行,完成採礦、選礦工序。
2021年6月,大冶鐵礦智控中心由一個廢棄汽修廠改造投用。借助該項系統,可實現一鍵破礦和一鍵充填尾礦砂,相關崗位減員約120人,勞動效率提升50%以上。“以前下井大家根本不敢穿白襯衣,那時候有個願望,就是穿白襯衣上班,沒想到如今都實現了!”曾下井工作10多年的智控中心負責人湯翔説。
黃岡浠水,農業大縣。2014年,面對“一地雞糞”的拷問,當地痛下決心,在全國率先啟動畜禽養殖污染專項整治。如今,該縣形成貫穿育雛、養殖、飼料、獸藥、加工及糞污利用的全産業鏈,蛋雞年産值有望突破100億元。(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夏中華 通訊員 陳穩定 戴鼎 郭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