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諾瓦”的中國媽媽——黃岡醫生徐長珍四次援非故事
來源:湖北日報  |  2023-09-19 11:39:45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30919085452

徐長珍出席最美醫生發佈儀式。 (電視截屏)

  今年是中國援外醫療隊派遣60週年。

  1963年,中國政府應邀向非洲國家阿爾及利亞派出第一支援外醫療隊,開啟援外醫療的歷史。

  1993年到2012年期間,黃岡市中心醫院婦産科專家徐長珍,4次遠赴阿爾及利亞,成為我省援外次數最多、時間最長的醫務人員。近8年異國他鄉,她和隊友們共治療病人10萬餘人次,接生新生、難産胎兒4萬多例。

  在阿爾及利亞,中國醫生接生的小孩,當地人多取名為“西諾瓦”,意為“中國人”,徐長珍則被親切地喊為“西諾瓦”的“媽媽徐”。

  “我喜歡這個稱呼!這是中阿友誼最生動的見證。”今年8月31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播出《閃亮的名字——2023最美醫生發佈儀式》,徐長珍代表中國援外醫療隊現場接受頒獎。

  醫院就是“東方白求恩”的陣地

  徐長珍出生於醫學之家,從白求恩醫科大學畢業後,她就立志要做白求恩那樣的醫生。

  1993年,黃岡市中心醫院接到組建援阿醫療隊的任務,41歲的徐長珍毫不猶豫地報了名,通過層層篩選,成為中國援外醫療隊的一員。

  長途跋涉,她初到阿爾及利亞馬斯卡拉省蒂格尼夫醫院時,正值當地戰亂。

  “砰砰砰……”一陣激烈的槍聲響起,正在坐診的徐長珍,還沒來得及反應,就被醫院助産士沙布利婭拉起,拖進一個安全房間,鎖上門,叮囑她不要出來。

  一問,武裝分子襲擊了醫院,看到窗外受傷的人群,徐長珍急得直敲門,用法語大喊“救人要緊”。沙布利婭見勸不住,用身體護著徐長珍,兩人頂著流彈跑向手術室。搶救傷員過程中,手術室外站滿荷槍實彈的政府軍戰士,圍成人墻保護中國醫生。

  30年後,回憶起這一幕,徐長珍記憶猶新。“來的時候,就知道可能有危險。但醫生是個特殊職業,有需要就得上,如同戰士赴戰場。”

  見識到中國醫療隊員臨危不懼的風範、高超的醫療技術,當地人稱徐長珍和隊友們為“東方白求恩”。

  1萬多人名叫“西諾瓦”

  救人如打仗,醫院就是沒有硝煙的戰場。

  一天深夜,蒂格尼夫醫院來了一位重度胎盤早剝、失血性休克的産婦。徐長珍迅速穿上手術衣,經過緊急搶救,産婦脫離危險,但新生兒卻發生窒息,心跳微弱。

  醫院手術室條件十分艱苦,沒有吸痰器等急救物品,來不及多想,徐長珍伏下身子,口對口吸出新生兒口中的羊水和分泌物,再一次次地做人工呼吸。漸漸地,孩子的小臉紅潤起來,開始有了呼吸,最後“哇”的一聲哭了出來。

  手術室一片歡騰,在場的中阿醫護人員全部伸出大拇指。讓徐長珍沒想到的是,孩子的家人為這個小生命取名“西諾瓦”,以此感謝中國醫生。

  資料顯示,阿爾及利亞有1萬多人名叫“西諾瓦”。“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誇……”徐長珍説,一次走在阿爾及利亞大街上,一位媽媽拉著叫“西諾瓦”的孩子,跑到她面前,唱中國民歌《茉莉花》來表達感謝,發音不準卻很動人,她至今難忘。

  留下一支“不走的醫療隊”

  “如今在賽義達省,不僅有專業的婦科、産科醫生,還有專門的婦科醫院。”前不久,參加阿爾及利亞駐華大使館主辦的活動時,聽到這個消息,徐長珍興奮了好幾天。

  2010年,徐長珍第4次赴阿,主動要求到最偏遠的賽義達省工作。問及原因,她説,由於多胎生育、孕前保健差,阿爾及利亞婦女妊娠並發癥特別多,引發子宮破裂、各種失血性休克等,需要搶救和手術,但婦産科相對匱乏,缺少業務骨幹,以邊遠地區為甚。

  “此行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給當地人民留下一支永遠也不走的醫療隊。”徐長珍説。

  踐行這一理念,徐長珍幫助當地醫院建立婦産科的臨床診療流程和門診,和阿方醫務人員同門診、同手術,傳授宮頸肌瘤切除術、保宮治療等臨床技能,填補當地多項醫療技術空白。

  受徐長珍影響,從法國留學歸來的醫學生穆薩,紮根做一名婦産科醫生。“我跟中國醫生學習了很多知識,希望跟他們一樣,幫助病人消除痛苦。”他説。

  至今,穆薩和徐長珍還保持聯繫,經常帶來好消息:近親不可結婚、産前保健……這些生育觀念和知識,被越來越多的阿爾及利亞婦女認識和接受。

  “有中國醫療隊在,我們就多了一份安全感。”2012年,徐長珍和隊友結束援阿任務回國時,曾經救治過的患者阿塞娜,緊緊抱住徐長珍。

  “下一支中國醫療隊一定和我們一樣,你們放心。”徐長珍拉著她的手説。

  這句樸實的話,得到了時間的印證。

  60年來,中國累計向國外派遣醫療隊員3萬人次,診治患者2.9億人次,以實際行動詮釋“不畏艱苦、甘於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中國醫療隊精神,贏得了國際社會廣泛讚譽。(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利華 通訊員 陳愛武 何幸運)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