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不涼,籽不黃”。肆意成長的瓜蔞在白露節氣後不動聲色地從翠綠過渡到金黃,預示著這片根植在荊門東寶區仙居鄉的瓜蔞即將迎來新一輪豐收。
“荊創何”瓜蔞種植基地 攝影 楊文重
走進仙居鄉何家村集體領辦的“荊創何”瓜蔞種植基地,一眼望不到邊的瓜蔞地裏,滿眼都是青青的瓜蔞,個個體態飽滿,長勢喜人。
“不要小看我們村種的瓜蔞,今年我們的瓜蔞皮能産5萬斤,瓜蔞根15萬斤,深加工後上市瓜蔞籽10萬袋,年産值能達到兩百多萬元。”談到瓜蔞産業,何家村黨支部書記廖奎發總是信心十足。“瓜皮、瓜子均可入藥,瓜蔞根加工曬乾入藥叫天花粉,也是常規藥材。”
鄉村要振興,産業必先行。近年來,何家村乘著鄉村振興發展産業的春風,緊握閒置土地和剩餘勞動力兩大優勢資源稟賦,大力發展瓜蔞種植産業,促進農業産業結構調整。該村依託“黨建引領、集體示範、合作帶動、群眾參與、共同致富”的發展理念,採取“黨支部+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打造並逐步形成集瓜蔞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的全産業鏈,不僅促進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也滿足了本村村民的就業需求,帶動農戶持續增收,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
一個好産業,就是一條致富路。在“荊創何”品牌帶動下,該村瓜蔞種植面積達500余畝,還在三泉村流轉土地種植150畝,2022年探索“多村聯種”模式,在小河、黃聶、新坪等村持續推廣瓜蔞種植技術。“我們通過免費發放種苗、簽訂回收訂單、教授管護技術帶領村民共同發展瓜蔞産業,爭取將瓜蔞子産業做大做強,形成‘一村一品’産業佈局,帶領全鄉群眾致富增收。”廖奎發説道。
何家村村民唐年雲在基地上從事種植管護工作已有六個年頭了,在這裡他不僅學會了水肥一體化技術,收入也比原來增加了不少。他開心地説:“基地建在家門口,待在農村也能有錢賺,利用農閒時間每年還能掙個4萬塊錢,我感覺特別好。”(文 楊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