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好“豐”景,在潛江市後湖農場的田間地頭,到處洋溢著收穫的喜悅,舒展著新時代美麗鄉村新畫卷。
近年來,後湖農場堅持“生態立場、産業強場”,大力發展蝦稻産業,已成為湖北墾區具有荊楚特色的鄉村振興示範場。該農場先後被評為省級蝦谷特色小鎮,被認定為首批100個國家農村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園。
養好大蝦,更要賣出好價。每年蝦季,位於後湖農場的小龍蝦交易中心車水馬龍,交易繁忙。該中心通過建強建優“中國蝦谷”品牌,依託“互聯網+小龍蝦+流通”模式,使得潛江小龍蝦暢銷國內外600多個城市,實現年交易額從2016年的3億元到2022年116億元的迅猛攀升。
蝦稻産業如何在後湖農場快速發展?改革之力使然。
該農場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方面向內深挖資源,積極探索國有土地管理方式,深化“兩田制”改革,因勢利導出臺身份田流轉辦法,化“兩田”為“一田”加速土地流轉和整合,全場土地集並面積達4.3萬畝,將土地由“分散”變“聚集”,為蝦稻産業發展夯實了基礎;另一方面,將體制由“政企社”變“企業”,盤活農場改制企業閒置資産,打造投融資平臺,成立專業化公司,培育龍頭企業。
同時,農場持續推動産業融合,以創建省級特色小鎮為契機,編制以潛網集團為市場主體、佔地5530畝、項目總投資12億元的蝦谷小鎮發展規劃;編制後湖旅遊指南,提升蝦稻産業農旅附加值,轄區內“莫嶺”民宿引領新業態發展,吸引了各地遊客前來打卡,感受捕蝦燒蝦嗦蝦的樂趣;打造生態旅遊新名片,開展返灣湖生態修復。
該負責人還表示,後湖農場將依託蝦稻全産業鏈優勢,接續用力延鏈、補鏈、強鏈,致力聯農、帶農、富農,以“示範帶動”賦能鄉村振興,加快建設全國蝦稻特色産業高品質發展示範基地。(文 李蘅 雷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