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交會開幕當天,參會外賓考察漢口北辣交所。(通訊員 袁健 攝)
10月25日,2023漢交會系列活動湖北─東盟農産品博覽會在武漢開幕,來自馬來西亞、印尼、越南、老撾等東盟國家商貿協會、農業企業負責人齊聚一堂,共商湖北與東盟農業合作交流之道,推動雙方産業鏈、價值鏈深度融合。
視湖北為農産品出口新引擎
“中國與東盟的農業和農産品夥伴關係是合作力量的有力證明,建立了對雙方都有利的牢固關係,我們可以通過湖北市場,繼續加深雙方企業的聯盟合作。”東盟連鎖加盟企業協會(ARFF)總會長Mike Loh説。
Mike Loh認為,中國已經展示了數字貿易的優勢,也為東盟各類企業開闢新市場提供了技術與機會。東盟國家擁有巨大的農業潛力,能為中國不斷增長的農業和農産品需求提供重要支撐。如,馬來西亞是中國在東盟最大的貿易夥伴,雙方在農産品、漁業産品、棕櫚油、橡膠等領域擁有巨大投資和技術合作空間。
印尼特許經營和許可協會主席Levita説,印尼政府對優質産品出口持開放態度,希望通過此次博覽會展示棕櫚油、大米、咖啡、胡椒、魚蝦等印尼特産,讓湖北成為印尼直銷中國內陸市場的“橋頭堡”。
“這是我第一次到湖北武漢,希望以後能看到更多越南海鮮在此展銷。”越南海鮮出口商和生産商協會總監Le Hang説,該協會已成立超過25年,協會企業佔越南海鮮出口總額的八成以上。協會企業希望進駐漢口北漁人碼頭等海鮮批發市場,加大越南與湖北互利合作。
老撾湄公河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Jack Sayavong表示,老撾是東南亞唯一的內陸國家,經濟以農業為主,其咖啡、茶葉、蜂蜜、紅薯等有機綠色農産品、品質較高。在中國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中老鐵路”為老撾農産品出口打開新“出海口”,湖北將是推動老撾農産品出口的新引擎。
2小時賣掉1.6萬斤幹辣椒
開幕式上,東盟連鎖加盟企業協會(ARFF)與卓爾控股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與湖北企業聯手打造華中國際海鮮水産品消費、交易和集散中心,為漢口北國際貿易城漁人碼頭提供源頭好貨及供應鏈支持。
當日,漢口北國際貿易城漁人碼頭正式開業,開創“從大海到賣場,從源頭到餐桌”的新型海鮮消費模式。漢口北漁人碼頭總經理宮海旺介紹,漢口北漁人碼頭擁有全國單體展示功能最強的鮮活海市、湖北唯一的野生海捕冰鮮臺,上千種海鮮品種首次扎堆入漢,可現撈現做現吃,是市民“趕海”打卡的新去處。
楚茶集團在現場展示的一批“Cup Tea”(杯泡茶)産品引起東盟各國企業家關注。該産品採用可降解環保材料,將全球各式茶品嵌入一次性紙杯,適合商務會議和旅行場景,受到海外顧客好評。
楚茶集團董事長童超介紹,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茶産品研發、生産、銷售和茶文化推廣的創新科技型自營出口企業,擁有國內外專利共60多項,通過了HALAL國際清真認證、FDA美國準入等,建立完備的原材料追溯體系和實驗室監察體系,出口業務覆蓋全球超過50個國家和地區。
“我們馬來西亞的合作商是楚茶Cup Tea的‘鐵粉’,他們拍的産品宣傳片比我們自己拍的還精彩。”童超説。
當日下午4時30分,武漢國貿集團打造的漢口北“辣交所”正式投入運營,40多位出席2023漢交會開幕式的外賓共同為開業剪綵,為商戶交易提振信心——截至下午6時30分“辣交所”收市,僅2個小時,來自印度的1.6萬斤幹辣椒售罄。
武漢國貿集團董事長徐建峰介紹,“辣交所”對接全球辣椒供應鏈,是辣椒源頭直採的大型集成化交易中心,將成為立足武漢、輻射中部,帶動湖北辣椒産業規模化、數字化發展的新載體。“辣交所”將每日實時發佈行業指數及採購信息,撮合交易及提供專業採購資訊及指導。漢交會上,來自越南、馬來西亞、智利、墨西哥的經銷商拋來了在漢口北落戶展銷的“橄欖枝”。(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天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