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架美麗旅遊路為遊客提供便利。(神農架交通運輸局供圖)
站在海拔1700米的燕天觀景臺,重慶遊客鄧宗華張開雙手,擁抱湖北山水壯美。10月18日,神農架紅坪鎮武神生態旅遊路上,旅遊大巴、小轎車穿梭,交通驛站上滿是遊客賞景拍照。
一條條美麗公路,串聯起荊楚大好河山,迎來遊人如織。來自湖北省交通運輸廳最新統計,全省高速公路總里程已達7849公里,基本形成“九縱五橫四環”高速公路網,為旅遊業發展注入活力。
從“找路走”到“挑路走”
秋意漸濃,層林盡染,神農架迎來多彩季節。從松柏鎮出發,沿著一條嶄新的6米寬雙車道環山路,行駛約6公里,來到宋洛鄉迴龍坪,只見古民居、古樹、古橋與五彩斑斕的秋景融為一體。
蜿蜒的盤山路投資2000多萬元,將這個全國首批鄉村旅遊重點村的景點串聯。只見一棟棟百年古民居坐落在古樹間,漫步山間,讓遊客感受一份獨有的寧靜。
“快來坐。”清和客舍負責人方慶滿熱情招呼,端茶倒水,還捧來野板栗、野核桃。他感慨,以前是土路,雨天一腳泥,哪有遊客來?如今黑色瀝青路直通家門口,迴龍坪的民宿開了14家。“避暑的回頭客多,有的客人一住就是半個月,還把帳篷、自行車寄存在這裡。生意好的時候,在武漢做廚師的兒子也回來幫忙。”方慶滿説。
神農架旅遊公路是湖北省密織美麗路網的縮影。近年來,省交通運輸廳啟動美麗公路提升行動,以大別山“紅色旅遊路”、秦巴山“環庫生態路”、武陵山“清江畫廊路”和幕阜山“休閒旅遊路”為代表的美麗公路修到景區、通到門口。按照“實、安、綠、美”的標準,建成美麗農村路4萬公里,促進農村産業、旅遊、文化融合發展。
密織公路網,惠及眾多省內外遊客。從找路走,到開著導航挑路走,越來越多的自駕遊司機“掐著點”出門,通往“詩和遠方”。省交通運輸廳統計,目前,全省綜合交通網總里程達32.6萬公里,其中,公路總里程、農村公路總里程、三級及以上高等級航道里程等3項指標進入全國前三名。
從“連通景點”到“路景交融”
神農架河馬河公路服務區,紅坪鎮塔坪村村民李萍笑著對記者説,餐館的馬蘭頭、赤苞頭等野菜頗受遊客歡迎,8張桌子一天毛收入最多5000多元。8米寬的雙車道兩邊紅葉搖曳,層林盡染,還有紅色遊步道,服務區裏停車休憩、拍抖音的遊客絡繹不絕。
建在山水間,美在時光裏。省交通運輸廳綠色發展不停步,把美麗公路經濟帶建設納入各級交通運輸部門的年度考核,建立“以獎代罰”多樣化獎懲機制,為文旅産業高品質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人在路上走,路在景中游。
宜昌市在全省率先打造美麗公路文化IP——美麗宜道,著力推進“旅遊公路”向“公路旅遊”轉變,迭代塑造“三廊九環”美麗宜道大骨架;一條蜿蜒曲折的農村路穿行在秦巴山區,這是位於十堰市茅箭區的馬家河至賽武當公路,獲評“全國美麗鄉村路”。
交旅融合,自帶流量的,還有“無限風光在險峰”的挂壁公路。位於武陵山區的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海拔1500多米的351國道千丈岩公路驛站停滿了小車,過往司乘人員停車餐飲、休憩購物,驚嘆千丈岩公路的鬼斧神工,尤其是在“開天闢地”雕塑旁留影的遊客絡繹不絕。一條挂壁公路,宛若懸崖上的玉帶,蜿蜒而上,成為遠近聞名的“最美旅遊風景道”。
密織主幹網,暢通“毛細血管”。全省開展農村公路“擴血管”工程,用美麗農村路串聯好風景。大別山脈,道路蜿蜒曲折,沿途風光秀麗。蘄春會龍池公路驛站,宛若一個口袋公園,一大批書畫家、作家等定居會龍池村創作康養。這是蘄春綠唐線,入選全國“十大最美農村路”。
從“一日遊”到“客留量”
俯瞰荊楚大地,四通八達的美麗公路網,迎來越來越多的“四海賓客”。
路與路之間高效連接,讓人們“快進慢遊”成為可能,從“一日遊”“客流量”到“客留量”。
宦仁樂,以前是神農架客運班線司機,在和遊客打交道中,他發現新商機,在大九湖景區的坪阡鎮承包永樂酒店,一年收入數十萬元。
“以前客人來大九湖逛完就離開,現在新景點多了,住宿時間延長,生意自然就好了。”宦仁樂也動起腦筋,自種田七做菜,槐花炒雞蛋等菜肴吸引許多回頭客,慢下來、留下來、住下來,沉浸式體驗。
“這條高速太方便了,有了這麼好的硬體,我們申報5A景區更有底氣。”國慶期間,麻城龜峰山景區舉辦激烈的汽車越野賽,景區負責人連連誇讚交通引流。兩年前開通的龜峰山支線,是我省首條直達景區大門口的高速公路,讓遊客量直線上升。
省交通運輸廳不斷拓展綜合交通的服務附加值,構築“快進慢遊”交通網,推動湖北旅遊資源優勢加快轉化為發展勝勢。(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輝 通訊員 石斌 潘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