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沿江9省市13個經濟研究院共建 長江經濟帶自貿研究智庫聯盟成立
11月24日,長江經濟帶自貿研究智庫聯盟在漢成立。該聯盟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研究院與南京大學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研究院牽頭,上海、重慶、浙江、湖北等長江經濟帶9個省市的13個經濟研究院作為首批成員單位,秘書處設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旨在加強長江沿線自貿試驗區的聯動發展,服務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
自貿試驗區是我國目前對外開放的最高形態,肩負著為國家試製度、為地方謀發展的使命。目前,全國共設置22個自貿試驗區,其中長江沿線省(市)共設有9個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吸引投資方式從出臺稅收等優惠政策向制度創新轉變,如優化營商環境、推進“放管服”改革,對標高標準的國際經貿規則等。但出於地方經濟增長的目標,各自貿試驗區某種程度上競爭大於協同。
與會專家學者表示,長江沿線自貿試驗區發揮各自特色,有極大的協同聯動空間。“長三角是龍頭,中西部承接東部的産業轉移,長江經濟帶各省市實際上形成了一條上中下游分佈有序的梯度産業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研究院院長錢學鋒解讀,各自貿試驗區按照要素稟賦和資源稟賦,優化産業佈局,在産業鏈的不同環節分別發揮作用,既能更好地服務投資者,各自貿試驗區也能實現增長。此外,一個自貿試驗區的制度創新可以在其他自貿試驗區適用、數據平臺的共享也能夠促進共同發展。
當日,《長江經濟帶自貿試驗區産業政策十週年分析報告》《長江經濟帶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十週年分析報告》發佈。後續,長江經濟帶自貿研究智庫聯盟將在搭建高水準自貿研究智庫平臺、建設長江經濟帶自貿試驗區數據庫、發佈自貿試驗區協同聯動建設方案、加強自貿人才培養等方面發力。(記者張歆、通訊員卓張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