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國家重大工程——粵港澳大灣區深中通道主線正式貫通。繼港珠澳大橋後,大冶特鋼橋梁用鋼又一次應用在海中大橋上。
伶仃洋上,一條集“橋、島、隧、水下互通”于一體的長達24公里超大型跨海通道——深中通道,宛若長龍,呈“S”形穿雲破海,時隱時現。2024年通車後,從深圳到中山的車程將從2個小時縮短到30分鐘以內。
繁忙的通航需求,對大橋的通航凈高提出要求。為此,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採用主跨1666米跨徑全離岸海中懸索橋方案,橋面距離海平面高達91米,相當於30層樓高,通航凈高達到76.5米;兩座主塔高270米,相當於90層樓高。
錨具在橋面和橋墩應用中,是必不可少的關鍵部位。大冶特鋼運用新的冶金技術生産的橋梁錨具用鋼具有高強度,高純凈度,均勻的截面硬度、優良的切削性能,不僅能穩穩支撐起1666米主跨橋面、270米超高主塔,連接起每根纜力都超過10萬噸主攬,還可大幅提升大跨徑鋼箱梁懸索橋抗風性能。
大冶特鋼地處中國礦冶之都、先進製造業基地湖北省黃石市。近年來,該公司積極踐行“精品+規模+服務”戰略,緊盯國家重大工程用鋼趨勢,在高端品種研發及應用方面取得歷史性突破,高強度、低溫韌性、大厚度、高性能等高端品種增量明顯,港珠澳大橋、復興號動車組、國産大飛機等中國名片、國之重器,都有“大冶特鋼造”的堅實支撐。(文 朱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