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衝刺世界文化遺産
來源:湖北日報  |  2023-12-12 09:42:20

  原標題:活化利用銅綠山古銅礦遺址、漢冶萍煤鐵廠礦舊址、華新水泥廠舊址、大冶鐵礦東露天採場這四大礦冶工業遺址——黃石衝刺世界文化遺産

黃石衝刺世界文化遺産_fororder_01

鳥瞰大冶鐵礦東露天礦區。(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薛婷 攝)

黃石衝刺世界文化遺産_fororder_02

華新1907文化公園成為年輕人“潮生活”熱門打卡地。(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薛婷 通訊員 張成 攝)

  黃石。黃,是金色般的顏值;石,是中國近代工業重要發源地。

  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大冶鐵礦東露天採場、漢冶萍煤鐵廠礦舊址、華新水泥廠舊址等一張張令人矚目的文化名片,串聯綿延不斷的三千多年礦冶文明,鉤沉這座城市獨有的記憶和標識。

  2012年,這四個遺址組成的黃石礦冶工業遺産正式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2017年《黃石市工業遺産保護條例》頒布實施,成為全國工業遺産保護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規。

  時光荏苒,圍繞價值研究、文物保護、活化利用等,四大遺址在嚴格界定保護措施外,也成為知名網紅打卡點。今年,黃石市委市政府制訂《黃石礦冶工業遺産申報世界文化遺産實施方案(2023-2026年)》,向世界文保領域最高榮譽衝刺。

  文物“活”起來 走進群眾中

  “這就是著名的曾侯乙編鐘,為何會在這裡看到它呢?因為經檢測,編鐘銅原料與銅綠山出土的銅錠高度一致。”12月9日,黃石大冶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博物館,講解員娓娓道來,遊客頻頻點頭。

  今年6月,新落成的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博物館開館,這座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崔愷先生操刀的傑作,融合了中國青銅文化和礦冶文化元素,新館展陳以“銅山有寶、採礦有道、煉銅有術、青銅有源”為序,記錄青銅文化起源、發展、興盛歷程。

  “為讓文物走進群眾,我們拍攝了‘十大鎮館之寶’抖音短視頻,‘銅魂耀韆鞦’青銅文化展示片。”銅綠山古銅礦遺址保護管理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鄭正盛説,“作為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湖北主會場,我們舉辦系列宣傳展示暨銅綠山古銅礦遺址考古發現紀念活動,國內外知名院校學生前來研學百餘場,接待遊客10多萬人次。”

  3000多年前的銅綠山古銅礦遺址,位於大冶市金湖街道。1973年,大冶有色公司開採銅礦時發現此遺址,公司放棄價值過十億元的礦山開採,原地保護。該遺址發掘西周至西漢的採礦井巷360多條,古代冶銅礦爐7座,是中國冶煉水準最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銅礦遺址,入列全國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入選全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大冶市成立遺址保護管理機構,劃定保護範圍,並爭取國家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資金2.57億元,對遺址西邊進行綜合治理,完善遺址重點地段生態環境修復及綠化。”鄭正盛説,大冶市還對山體進行夯土補助、裂隙灌漿、綠化種植、修築散水設施等,並對“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四方塘遺址和岩陰山腳遺址進行保護性展示。

  鋼鐵主題公園強勁引流

  落差444米的世界礦業第一高陡邊坡,366萬平方米的亞洲最大硬岩復墾林……以大冶鐵礦東露天礦區為主體成立的黃石國家礦山公園,2007年開園後,便驚艷世人。

  位於黃石開發區·鐵山區的大冶鐵礦,已有1797年開採史。三國時期吳主孫權是首任“礦長”;岳飛抗金,在這裡鍛造過3000把刀劍。到近現代,1890年張之洞督鄂時開辦漢冶萍煤鐵廠,大冶鐵礦成為亞洲最早、最大的機械化開採的大型露天礦山。

  經年開採,僅1958年後排棄廢石就達4億多噸,所佔面積近400萬平方米。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有關部門對廢石場進行復墾綠化,反復比選,耐貧瘠、乾旱的刺槐紮根成林。40多年努力,石頭上開花,每到“槐花旅遊節”,此地成為全省經典賞花線路。

  國家礦山公園成立後,大冶鐵礦露天開採停止,全部轉入地下開採。地上公園、地下礦場,成為獨特一景。90多名礦工轉身成為景區講解員,“礦冶博覽園”展陳了千年冶煉文明史的進程。

  大冶鐵礦東露天礦區,落差高達444米,海拔最低達-180米,四週岩壁林立,這樣一個深坑,很容易積水成湖。“保護的關鍵在於排水。”黃石國家礦山公園黨支部書記、管委會主任閻紅勇説,為防積水,岩壁修泄水坑,然後打綠色豎井,將其引流排到一個4000立方米的水池,每年花費數百萬元抽排,確保天坑內不會有積水。

  據介紹,圍繞“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主題,礦山公園運用全息投影、VR技術,場景復現地質勘探、礦山採掘、分揀等過程。二期以礦坑+旅遊為發展路徑,以鋼鐵演藝區、高空極致區和槐林生態區為主,引進下入地心、上入高空的極致體驗項目,打造集鋼鐵文化體驗、高空極致體驗、工業觀光體驗、科普研學體驗等功能為一體的中國鋼鐵文化極致體驗旅遊目的地。

  城市新地標迎客100萬

  品茗、看書,或坐在百年廠區角落獨自發呆……位於黃石港區繁華商圈的華新1907文化公園,成為“潮生活”打卡地。

  華新水泥廠舊址,創建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是我國近代最早開辦的三家水泥廠之一,被譽為“中國水泥工業搖籃”,經活化利用,蝶變為華新1907文化公園,成為集文博、文創、文商多元複合功能為一體的城市新地標。

  舊址面積約385畝,包括84處文物單元,現有遺存設備332台套。2013年華新水泥廠舊址入列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産”名錄;2019年被認定為第三批國家工業遺産;2022年10月,華新水泥廠舊址獲評“湖北省文化遺址公園”,隨後獲評“國家工業旅遊示範基地”。

  為將舊址活化利用好,黃石市創新模式,由政府主導,市城發集團投資運營,在《華新水泥廠舊址保護總體規劃》基礎上,投資3億元,建設華新1907文化公園,于2022年5月1日對外開放,成為傳承城市文化脈絡、展示歷史底蘊、豐富文化活動的新載體。

  “公園採用‘共生’理念,將工業文脈與新興體驗式消費有機結合。”負責公園運營的湖北壹玖零柒文化産業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張慧傑介紹,以工業遺産展示與文化創新體驗業態為靈魂,以文化類商業業態為引爆點,以精緻生活類商業業態為亮點,形成文博、文創、文商三大主題産品。開園後累計接待遊客100萬人次。

  黃石市文保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黃石礦冶工業遺産具有高度的代表性、唯一性、標本性,代表了古代青銅文明和現代工業文明肇始時期最高水準,已具備世界遺産申報價值標準要求,全力保護好遺址的同時做好活化利用,造福後人。(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楊富春 通訊員 丁元拾)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