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紅海航道局勢持續緊張。蘇伊士運河承載了全球12%的貨物運輸,紅海地區的不確定性對整個航運業的影響已經顯現,12月22日的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綜合指數漲至1254.99點,漲幅達14.8%。“已有預付方收到了航運公司的漲價通知,一個40尺標箱漲幅在100%-240%左右。”12月28日,禮信國際物流公司負責人劉先生表示,“公司承運的湖北出口貨物運輸時長將增加15天左右,在提醒客戶應對可能産生的貿易糾紛的同時,我們也將考慮慎重接單。”
為了避開航線上的潛在危險,大多駛往歐洲的貨船選擇繞行非洲好望角,這比原本從曼德海峽-蘇伊士運河通行的航程遠了3000多海裏。“有的航運公司將貨物暫停至新加坡等港口,這可能引發中轉港口的擁堵,也將延長交貨期。”劉先生分析認為,除了運費及運輸時間的上漲,額外增加的保險費用也拉高了整體外貿成本。
多家湖北外貿企業表示,眼下儘管歐洲地區還在聖誕假期,該事件對貨物進出口的具體影響尚不明朗,但面對海運的不確定性,買賣雙方都需要早做打算。
“目前的應對策略包括提醒客戶提前規劃備貨,以應對海運週期的延長,或者友好協商分配上漲的運費。”湖北省茶葉進出口商會會長王戈達表示,局勢如何發展還有待觀察,無論如何,提前謀劃才能有備無患。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鐵路運輸可能迎來新的前景。湖北港口漢歐國際相關負責人表示,“2023年中歐班列(武漢)開行數量已突破1000列,短期內預計會有更多貨源流向鐵路運輸,例如新能源車、大宗商品、食品等,我們將緊盯市場變化,打造精品鐵路出口線路,把服務做到客戶需求之前,助力湖北外向型經濟發展。”
另一邊,今年旱季以來因水位降低導致的巴拿馬運河通航危機仍未解除。運力收縮帶來的長期影響值得警惕,各國生産貿易商可能會重新考慮和抉擇産品來源,以建立穩定的循環供應。
“對生産製造業來説,供應鏈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湖北邁睿達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鄧愛榮對此深有體會,她以汽車行業舉例稱,以主機廠為“圓心”,半徑20公里內完成零部件配套是産業集群的“黃金圈”,産業鏈佈局的本地化將逐漸取代全球分工,成為産品成本優勢的主要構成。(文 高鈺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