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龍定海,盾起金塘。1月10日,在長沙鐵建重工,用於世界最長、直徑最大的海底高鐵隧道——甬舟鐵路金塘海底隧道建設的首臺盾構機“定海號”榮耀下線。
約有五層樓高的刀盤上,彩繪的“東海龍王”栩栩如生,霸氣出征。“定海號”取自工程所在地舟山市定海區,亦有巨龍鎮海之意,表達了建設者攻堅世界級海底高鐵隧道的信心和決心。
這臺“巨無霸”由中鐵十一局和鐵建重工聯合打造,最大開挖直徑14.57米,總重量達4350噸,是普通盾構機重量的8倍。它將從舟山側掘洞入地,于6.27公里處完成使命,與另一台盾構機在海底匯合。
位於東海之濱的甬舟鐵路,連接寧波至舟山,全長約76.4公里。金塘海底隧道是全線控制性工程,隧道盾構段全長約11.21公里,採用雙向盾構施工,這將是盾構機在世界上首次在海底完成掘進、匯合、拆解。
“四高、三大、兩複雜”高度概括了隧道施工之難。“四高”即隧道施工將攻克近200兆帕高強度弱風化凝灰岩,挑戰0.85兆帕高水壓下施工,完成徑向錯位小于20毫米的海底盾構高精度對接,直面21.2米斷面水深下盾構機洞內拆機高風險。“三大”即盾構機開挖直徑大,海底對接施工作業難度大,隧道穿越地層多變岩性相差大。“兩複雜”為不良地質複雜和水下地貌複雜,隧道範圍內共有9處斷層、6處節理密集帶、1處構造影響帶,水下地形遍佈衝淤變換的潮流脊槽和水下淺灘等複雜地貌,施工隱患陡增。
為應對世界級工程難題,“定海號”盾構機在研發中創新應用了隧道智慧及綠色建造新技術,率先引入盾構機集成超前地質預報、飽和帶壓換刀、盾尾同步雙液漿、盾體雙層殼體、管片浮動監測和壁後注漿掃描等“六大核心”技術。同時,針對大盾構在軟硬不均和長距離、大埋深、高水頭地層中的掘進難題,建設者還將從盾構泥漿參數、盾構機姿態等方面入手,強化過程式控制制,安全、綠色、高質高效推動工程建設。
“定海號”下線後,建設者將對超大配件進行分解,以海陸聯運的方式跨越1000多公里直至運抵甬舟鐵路項目施工一線。
近年來,中鐵十一局發揮盾構施工核心競爭力,推動産業鏈向上下游延伸,擁有直徑涵蓋2米-15米等盾構機50余臺,盾構掘進里程超700公里。系統掌握了智慧盾構管控、複雜條件下盾構超近距下穿既有線、極限狹小空間大直徑盾構快速解體技術等30余項關鍵核心技術,為攻堅世界工程積累了豐富的技術和經驗。(記者林晶、通訊員張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