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龍飛上車身 武漢“龍地鐵”喜氣亮相
來源:長江日報  |  2024-01-12 09:39:20

  原標題:金龍飛上車身,龍年氛圍感來了 武漢“龍地鐵”喜氣亮相

江城開行龍年地鐵_fororder_01

1月11日,武漢地鐵1號線“龍龖龘”號地鐵專列開行。

江城開行龍年地鐵_fororder_02

乘客進站就被車廂內的“龍”元素吸引。長江日報記者劉斌 攝

江城開行龍年地鐵_fororder_03

省博館藏文物曾侯乙尊盤圖案印在車門上。

  曾侯乙尊盤

  論精美絕倫之作,當數1978年隨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戰國曾侯乙尊盤。春秋戰國之交是青銅技術發展的巔峰期,製作複雜、精美的尊盤正是典型代表。尊盤的口沿用蟠螭(蟠螭是龍屬的蛇狀神怪之物,是一種無角的早期龍)紋透空造型,分為高低兩層,內外兩圈。每圈有16個花紋單位,每個花紋單位由形態不一的四對變形蟠螭組成。表層紋飾互不關聯、彼此獨立,全靠內層銅梗支撐,而內層的銅梗又分層聯結,構成一個整體,達到了玲瓏剔透、節奏鮮明的藝術效果。尊盤共飾龍84條(尊28、盤56)、蟠螭80條(尊32、盤48),造型美觀,極盡奢華。

  

江城開行龍年地鐵_fororder_04

  蟠龍獸面紋罍

  蟠龍獸面紋罍(2013年隨州葉家山墓地111號墓出土)是一種盛酒的容器,它圓蓋隆起,蓋頂有一圓雕蟠龍,蓋面飾雲雷紋。肩兩側設獸首形半環耳,耳銜圓環。肩部立有圓雕牛首,左右各飾一組相對的卷尾龍紋。腹部以大獸面紋為飾,下腹有一獸首鋬。這種帶有高浮雕裝飾的罍非常罕見,體現了西周時期江漢地區與東北、四川盆地存在文化交流。

  “龍行龘龘(dá dá),前程朤朤(lǎng lǎng)!”1月11日,臘月的第一天,武漢地鐵1號線換上“中國紅”龍年新裝,載著湖北省博物館眾多文物的龍圖騰穿樓過橋,沿江奔騰,吸引了全城目光。

  “龍龖龘”號地鐵專列由湖北省博物館、武漢地鐵運營公司、良品舖子、武漢理工大學等聯合打造。“龍”光煥發的地鐵引發武漢市民爭相打卡,全國各地網友熱評“武漢真會玩”“武漢龍年的氛圍感來了”,“龍地鐵”儼然成了武漢新春新打卡點。

  ■ 省博“龍文物”圖片印上車廂

  “龍地鐵”亮相吸引乘客打卡

  龍,自古以來便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和精神圖騰,蘊含著勇敢、智慧、開拓、進取的吉祥寓意。為迎接甲辰龍年,湖北省博物館、武漢地鐵運營公司、良品舖子、武漢理工大學聯手“整活兒”,將武漢地鐵1號線打造為“龍年專列”,傳達對新年的美好期盼。

  11日上午10時,地鐵1號線黃浦路站,“龍龖龘”號緩緩進站,只見車身以代表喜慶、祥和的“中國紅”為主色調,遠看似臥龍,氣勢如虹。站臺上的乘客們紛紛舉起手機,拍照發朋友圈。車廂裏,主打“龍出沒”,且承載了濃厚的楚文化色彩。

  湖北省博物館陳列展覽部主任曾攀介紹,楚文化與龍相關的21件湖北省博物館館藏文物圖案躍然于車門和看板之上,比如西周蟠龍獸面紋罍、春秋龍紋銅匜、戰國曾侯乙十六節龍鳳玉挂飾、戰國龍形雲紋玉佩、明代金鑲青白玉隱起雲龍紋絳環、明代金鑲寶石白玉龍穿牡丹帽頂、乾隆款紅彩龍紋高足蓋碗等,每一件文物都有“專屬名片”,讓乘客沾喜氣的同時也能長知識。同時,車廂搭配了“有龍則靈,龍光煥發”“龍行龘龘,前程朤朤”等祝福文字,圖騰、紋樣等裝飾也都是從21件文物中擷取的靈感元素。

  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博士後王靜參與了“龍地鐵”的設計,她介紹,“龍地鐵”車廂內以古城墻為背景,瑞雪點綴其中,可愛的手寫字和厚重、充滿歷史感的文物圖案形成反差,車窗、地面上,蠟梅枝頭鬧,瑞雪兆豐年。“太有創意了!登上了‘龍地鐵’,別有一番開拓進取的寓意,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裏龍騰虎躍。”市民孟先生笑著給自己送上了祝福。

  ■ 龍飛江城拉滿過年氛圍感

  “龍地鐵”開到元宵節

  武漢地鐵1號線是武漢首條地鐵,也是唯一一條全高架地鐵,整條線路西起東西湖區徑河站,東至黃陂區漢口北站,貫穿起東西湖區、硚口區、江漢區、江岸區、黃陂區5大片區。此番“龍重登場”,將載著乘客霸氣“飛越”武漢,見證城市的熱鬧與繁華。

  “龍年專列”一現身就引爆全網關注,成為妥妥的“顯眼包”。11日上午,1號線黃浦路地鐵站,乘客們剛進站就被車廂內的“龍”元素吸引,有年輕的姑娘們擺姿態、拍美照,還有乘客跟著文物圖騰數起了龍。“車上到底有多少條龍啊?”一位年輕男士很好奇,“這曾侯乙尊盤上就有飾龍84條!”網上,“武漢地鐵化身移動博物館”成為熱議話題。

  “‘龍地鐵’將營業至2月24日元宵節,借這條‘福龍’祝福武漢市民龍年吉祥如意。”良品舖子相關負責人介紹,“龍年專列”的驚喜不只“移動的博物館”,後續還有更多驚喜。1月14日起,吉祥福龍還將“盤旋”在黃鶴樓、江漢關、龍王廟、龜山電視塔、沿江建築群等武漢多處地標,為武漢市民拉滿過年氛圍感。(記者孫珺 通訊員彩虹 聞強)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