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下即清 雪停路通 湖北打響除雪保暢阻擊戰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4-02-23 17:12:34

  連日來,湖北省交通運輸廳視頻調度室裏燈火通明、人頭攢動,備齊人員、備好設施、備足物料……各種決策和指令第一時間下發到各路段。雪情就是命令,截至2024年2月21日12時,湖北省7個督導組共督導重點點位464處,覆蓋全省33家經營單位、7701公里高速公路。全省共集結應急人員6539人,儲備融雪劑41949噸,預備撒布設備294台,除雪設備322台,除雪撒布一體機100台,平地機127台,除冰機191台,裝載機411台,其他設備988台。

  實行24小時監控 重點路段實時調度

  “襄陽江漢四橋,將採取機械加人工播撒的方式,確保橋面不結冰;丹江口大橋,將使用環保融雪劑,既保安全暢通,又保水源地清潔;樊魏服務區,警、路、企三方嚴陣以待,全力做到雨雪即下即掃……”2月20日晚,湖北省交通運輸廳正在組織調度新一輪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天氣公路除雪保暢,G70福銀高速、G55二廣高速相關重點部位所在區域經營單位負責人通過遠程視頻連線彙報。

  為全力做好本輪低溫雨雪冰凍天氣應對工作,省交通運輸廳繼續以春運指揮專班實體化運作,鐵水公空警一體化協同,採取線上線下聯動結合的方式,實行24小時監控,重點路段實時調度,一日一調度、一事一督辦、一路一方案,高效統籌指揮。

  “務必時刻關注雨雪動態變化,加強分析研判、搶前抓早、及時預警,加強重要節點、重要通道、重點部位的監測值守,在下雪前就要進行播撒,做到邊下邊撒、即下即化,對高速互通、服務區、長下坡等關鍵點位,在實施鏟雪除冰作業後,強化動態管理,及時補足物料,全力保障鏟雪除冰需要。”湖北省交通運輸廳主要負責人説。

  搶前抓早忙部署 短兵相接快除冰

  2月20日至21日,全省多地遭遇雨雪侵襲,十堰、襄陽、孝感、荊門等地以雪為令、浴“雪”奮戰,按照“責任到人、措施到項、設備到件、物料到量、關鍵到點”的工作要求,組建應急隊伍上陣,鏟雪除冰保暢通。

  十堰緊盯高速公路66處63公里、國省幹線公路44處325公里易積雪結冰路段,將每一處易結冰路段作為一個作戰單元,組建了50支889人應急保暢隊伍,按照“至少滿足6天用量”和“1公里5噸鹽”原則,儲備融雪劑3471噸、預備撒布機68台、除雪車9台,做到雨雪來臨前對重點路段提前撒布“底鹽”,雨雪過程中大量撒布融雪劑。

  襄陽分片區對所轄下雨區段實施融雪劑撒布,保證道路的正常通行,尤其是針對橋梁、長縱坡等重點路段,採取“機械+人工”“集中處理+點面結合”方式,加大人力投入、前置應急物資、加密應急駐點,迅速組織應急服務隊,有序開展巡查巡檢、除雪融冰、物資保障、答疑解困等工作,全力以赴保安全、保暢通。

  孝感緊盯境內路、橋、隧、軌等重點部位,建立政、警、路、企“四位一體”應急調度機制,組織高速公路沿線鄉鎮街道與高速養護、交通、交警等部門密切配合,確保“即下即清、雪停路清”。截至目前,孝感境內544公里高速公路上,已安排應急人員1400余人、除雪除冰機49台、撒布機36台、融雪劑和工業用鹽5487噸;重要國省幹線公路已組建冬季除雪保暢應急隊伍8支、應急人員433人。

  荊門對境內G207烏海線、沙洋漢江公路大橋、漢江二橋、347國道冷水紫崗、234國道張集北等重點路段,及時採取灑融雪劑、“人工+機械”等模式晝夜開展鏟冰除雪,做到“即下、即清、即通”。目前,22支高速公路應急隊伍落實1355人、機械118台,全力支援高速公路鏟冰除雪。全市普通公路儲備裝載機、吊車、救援拖車、物資運輸車125台(套),融雪劑600多噸。

  破冰神器亮相 硬核組織作業  

  “嗡……”隨著類似飛機發動時的巨大轟鳴聲,一輛12米長的黃色車輛兩側噴管噴出的高速熱流,將路面的“積雪”一吹而空,乾燥整潔的路面映入眼簾。2月21日上午,通過湖北省交通運輸廳視頻監控看到,在京港澳高速湖北大悟段,京珠運營公司引進的除雪破冰“神器”——高速“吹雪王”正在施工作業,後面交通路政、高速交警車輛壓道,社會車輛緩慢有序跟行。

  這個被稱作高速“吹雪王”的除雪神器與廂式貨車類似,其車頭、兩側共有4個噴管,在巨大“吹”力下,路面模擬冰雪所用的碎石、粉灰瞬間被吹到30多米開外。

  該車“心臟”由退役飛機發動機改造而成,首次應用在高速公路除冰雪上。吹雪車作業時速約30公里,吹雪厚度為10釐米左右,吹掃寬度約50米,燃燒溫度750攝氏度,吹出來的熱風溫度30-80攝氏度,能快速吹化積雪、吹乾結冰路面,使高速公路較快達到通行條件。

  同時,湖北高速也引進了燃油貫流蒸汽道路除雪融冰車,被稱為“雪地熨斗”,可以實現“邊走邊吸、車停雪清”,並開展硬核組織作業,在冰雪嚴重的區域,利用作業車輛大小搭配,依次梯隊循環作業,極大提高了鏟雪除冰效率,最大限度保障暢通。(文 潘慶芳 趙超)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