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故里”崛起生態新城——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十年實踐尋訪
來源:大武漢  |  2024-03-21 09:00:44

  歷經十年,武漢西南角,一座生態新城正在崛起。

  解德平喜歡站在自己辦公室的窗前,眺望那一片藍天、一汪碧水,感受大自然賦予的蔥蘢綠意。

  10年前,中國和法國兩國政府決定在中國武漢共同建設一座可持續發展的示範新城,探索更持續的城市發展模式。

  10年過去,武漢市郊蔡甸一片39平方公里的池塘田野上,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正拔節生長。

  從最初的規劃起草者,到現在的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者,中法生態城投資開發公司副總經理解德平,親歷了這座生態新城從藍圖到實景的整個過程。

  選擇武漢

  看中生態資源優勢和潛力

“知音故里”崛起生態新城——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十年實踐尋訪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40320171419

位於蔡甸區的中法城市可持續發展論壇永久會址。 長江日報記者陳亮 攝

  時光回溯至2014年3月26日,一則消息讓解德平內心久久不能平靜。當天,在中法兩國元首的共同見證下,中法生態示範城項目簽約落戶武漢市蔡甸區。

  為什麼選擇湖北武漢?

  法國前總理埃羅給出了這樣的答案——選擇武漢,是因為這裡在生態領域有著巨大的優勢和潛力。

  長江、漢江穿城而過的武漢坐擁166個湖泊、165條河流。豐富的水資源是承載武漢可持續發展的生態主體。而中法生態城所在地蔡甸更是被稱為“三山六水一分田”,後官湖為其最閃亮的“明珠”之一。

  2012年起,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序曲裏,武漢首條郊野綠道——後官湖綠道開始建設,沿湖工廠持續多年的搬遷,新工業項目的不再準入,讓人與自然和諧融入。

  2013年10月15日,一群法國專家走出武漢天河機場,乘車直抵蔡甸,在剛剛建成的後官湖綠道,專家們一走就是5公里。當時任職蔡甸區規劃局的解德平擔任講解員。

  “法國專家邊走邊問,對交通、生態、人口、産業基礎都感興趣。”解德平回憶,在全市幾個備選區域中,後官湖聲名不顯,但各方面優勢最為均衡,“後官湖優美的生態環境、充足的發展空間,給法國專家心裏的天平上加上很有分量的砝碼。”

  中法攜手

  生態新城推窗見綠

“知音故里”崛起生態新城——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十年實踐尋訪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40320171423

中法半島小鎮濱湖生態涵養帶。長江日報記者張衡 攝

  如何在一片只是村灣、水塘、田野的39平方公里,建造一座生態新城,無疑考驗著中法兩國專家。

  據介紹,中法專家歷時兩年,一筆一畫完成了生態城總體規劃,住建部等13個部委聯合審議批復。法國夏邦傑集團、法國阿海普集團、法國蘇伊士環境集團等39家全球知名設計機構角逐設計。

  一曲高山流水,讓伯牙和鐘子期的故事傳頌了2000多年。

  法國世界級建築設計大師德尼斯·嵐明將中國文化和法國浪漫結合在一起,設計金字塔形的中法城市可持續發展論壇永久會址。3月19日,長江日報記者在這裡看到,幅幅大型玻璃幕墻實現自然採光與保溫散熱,地源熱泵空調系統自動循環運行。

  在後官湖國家濕地公園,一棵碗口粗的銀杏樹正吐露著新芽。樹前巨石上書“總理樹”三個字。這是法國前總理卡澤納夫2017年到訪武漢時種下的。

  駕車穿行于中法生態城核心區,“小街區、密路網”規劃與漢口歷史風貌區頗為相似。不同之處在於,非機動車道幾乎佔了道路的一半,同時還設置了面積充裕的人行道。“這是借鑒了巴黎綠色出行慢生活的理念,鼓勵市民選擇搭乘公共交通工具、騎車等更環保方式出行。”在法國曾學習生活6年的中法生態城城市規劃師李秭堯介紹。

  推窗見綠而不再是“水泥森林”,是中法生態城的另一大特點。在後官湖畔的霖音半島,一道濱湖涵養帶將中法半島小鎮與後官湖連接,植被茂盛、野趣天成,既有可以感受自然音律的互動裝置,又有在生態敏感區增設的動物通道,人類活動與自然濕地巧妙融合,又互不干擾。

  新增長點

  “億元樓宇”彰顯知識經濟魅力

“知音故里”崛起生態新城——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十年實踐尋訪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40320171427

“億元樓宇”中核科創中心。通訊員中法城 攝

  3月19日上午,記者在中建裝飾綠創科技有限公司生産車間看到,智慧轉運機器人往返奔忙,上下料機器人自動抓取材料。

  工程師車志岩在辦公室輕點滑鼠,4個人可以完成過去16個人做的工作。他介紹,公司自主研發的這套玻璃幕墻自主生産線,已列入“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作為中建裝飾集團華中區域生産研發總部,中建綠創2022年進駐中法生態新城,産品遠銷東南亞及非洲等區域,産值規模超過10億元。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在中法生態新城這片熱土上,公司將致力成長為行業“隱形冠軍”。

  十年來,中建綠創、中建幕墻、中建科工、中糧面業、好利來食品等近10個總部經濟項目集聚,釋放産業集群效應。

“知音故里”崛起生態新城——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十年實踐尋訪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40320171431

特斯聯智慧産業園數字化實驗室。長江日報記者史偉 攝

  中鐵橋梁科技中心、中建鋼構設計研究院、中建裝飾科創研究院、中核科創中心、同濟國家醫學中心等科創中心建成投運,培育新質生産力,為區域現代産業注入動能。

  “億元樓宇”拔地而起。中核科創中心運營3年來,已入駐來自新零售、金融、生物醫藥等領域的22家重點企業。今年,該中心將圍繞已入駐的區域總部企業實行産業鏈招商,將辦公“上下樓”變成産業“上下游”。

  2023年,中法生態城12個億元以上産業項目接連導入,中鐵橋梁科技中心等一批投資5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啟動建設。

  走進中法生態城特斯聯智慧産業園,屋頂的光伏發電板提供著園區運營所需的電力,一盞盞太陽能路燈屹立挺拔,一輛輛新能源汽車在太陽能光伏儲能一體式充電站內儲蓄能量。安防機器人自動巡邏,配送機器人不知疲倦地“跑腿”……

  宜居新城

  鳶飛魚躍運動休閒中心近在咫尺

“知音故里”崛起生態新城——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十年實踐尋訪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40320171435

中法生態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通訊員鄒幼勤 攝

  夏家咀,因湖岸延伸突出、地貌形如嘴、三面環水而得名。如今,這個形態獨特的區域有了新名字:後官湖半島小鎮。

  54歲的夏家咀村村民夏愛輝見證了這裡由“咀”變“鎮”的過程。

  7年前,夏愛輝因中法生態城建設需要,告別了自家的老宅和魚塘,舉家搬遷到3公里外的居民小區,住進電梯房。

  現在,他喜歡重回老村灣“故地重遊”。這裡和以前大不一樣,“水清了,鳥也多起來”。

  如今,這裡已是濱湖涵養帶。一條總面積約為62.2公頃(其中水域面積為37.65公頃)、陸地與後官湖之間呈“U”字形的生態緩衝區減緩人類活動對後官湖濕地的直接干擾,保護濕地生物多樣性,減少面源污染物入濕地。60個大大小小的水塘串珠成鏈,“水下森林”水草搖曳起舞,烏桕樹上鳥兒築巢安家。

  在後官湖畔,夏愛輝驚喜地發現了兒時記憶中的一種水草——鴨子草。“這種野草,水質差了活不了,用米粉蒸著吃,味道不錯。”

  閒暇之餘,夏愛輝會與家人前往中法生態城文化體育中心。低碳是這個形似古琴的新地標建築的最大特點,高羅河濕地一側墻體採用垂直綠化技術的生態綠墻,相當於為外墻披上一件“綠衣”,讓建築與濕地融為一體。

  中法生態城文化體育中心設計師張繼元介紹,該中心設計理念不僅被國內的杭州臨平體育館複製,還被德國機械博物館借鑒。(長江日報記者蔣立青 袁滿 張衡)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