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荊門屈家嶺遺址入選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4-03-23 14:39:51

  3月22日,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發佈會在北京舉行,經激烈角逐,荊門屈家嶺遺址入選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這也是繼2021年雲夢鄭家湖墓地、2022年鄖陽學堂梁子遺址入選之後,湖北連續三年獲得該殊榮。

湖北荊門屈家嶺遺址入選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_fororder_圖片2

屈家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供圖 屈家嶺遺址博物館

  屈家嶺遺址是屈家嶺文化的發現地和命名地,地處大洪山南麓向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是實證長江中游文明起源的重要遺址。自20世紀50年代起進行過多次考古發掘之後,2015年至今,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荊門市博物館、荊門市屈家嶺遺址保護中心等單位在此持續開展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收穫。

  經系統勘探和多地點解剖,發現多組依勢而建、規模龐大的史前水利系統,根據出土遺物、測年數據顯示,晚期壩距今約4900—4800年,早期壩距今約5100—4900年。發現的“磉墩”,是已發現“磉墩”的最早形態,填補了中國建築史的空白。植物考古表明,屈家嶺遺址各史前文化時期是以水稻種植為主,兼以粟作為輔的農業經濟模式。殘留物分析表明,遺址出土的陶杯與壺形器和先民的飲酒行為具有直接關聯。制陶技術方面,發現國內已知最早的高溫黑釉陶,將我國高溫黑釉技術提早了將近一千年。

  專家認為,要素完備的水利系統,集抗旱與調蓄、生活用水和農業灌溉等多種功能于一體,標誌著史前先民的治水理念從被動地防水禦水轉變為主動地控水用水,實現了從適應自然到改造自然的跨越。屈家嶺遺址的治水範式,再現了江漢平原早期治水文明的壯美圖景,不僅為史前單體聚落的水資源管理和利用提供了細節支撐,而且也是研究早期人地關係、社會組織等問題的重要考古依據。大型中心聚落、高等級建築和水利工程設施的集中出現,年代明確,結構清晰,工藝高超,多角度、多維度地展示出史前文化的發展高度和社會複雜化程度,是研究長江中游地區史前文明進程的珍貴物證,為探索中華文明的形成與發展提供了關鍵樣本。(文 鄂文旅)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