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荊楚 聚勢突破|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勇傳:水利萬物而不爭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4-03-27 14:06:51

  70多年前來到華科大,因“國家需要,我就學”,就此與水結下不解之緣,所得成果為國家創造巨大經濟效益,28歲即出版我國水庫調度領域第一部著作。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電能源理論的開拓者、華中科技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教授張勇傳。

  這段時間,張勇傳院士的學生們正在對三峽地區6個水電站的調度系統進行升級,原本一年能發2900多億度電,升級後,可以多發150億度電。

  完成梯級水電站的優化調度,是這個團隊的“老手藝”。早在1979年,張勇傳就帶著學生們在湖南柘溪水電站成功完成過這項工作。

  那個時候,湖南柘溪水電站靠天吃飯,有水就發電,水多了就放掉,水少了就限制用電,嚴重乾旱時,下游群眾用水困難。當地請來張勇傳,希望他找到一個最佳的水庫調度方法。

  張勇傳團隊一點點復盤,沒日沒夜找問題,終於在兩個月內拿出了方案。這個方案讓柘溪水電站一年之內多發電1.3億度,成為我國第一個成功實現優化調度的大中型電站。張勇傳就這樣一“站”成名。

  幾十年來,張勇傳團隊率先提出了數字流域、三維水網等概念,在國內首次將博弈論、控制論等融入水電和水庫調度中,相繼應用在了丹江口、三峽、金沙江等特大水庫和水電站上,為國家帶來8億元的直接經濟效益,延續效益更是不可估量。

潮涌荊楚 聚勢突破|張勇傳院士:水利萬物而不爭_fororder_圖片2

張勇傳院士 供圖 湖北省科技廳

  張勇傳回憶説,“在80年代的一些城鎮鄉村,一個人只有一盆水,喝了就不能洗,洗了就沒水喝。水不夠用,電更不夠用,當時電站部分解決了用電的問題,人們生活條件有了改善,這也是我們努力的一個明確目標。”

  然而,先生對名利卻看得極淡。20世紀80年代,張勇傳獲得了幾十萬元獎勵,他全部拿出來,在華科大建立了中國第一座水電站經濟運行計算機控制實驗中心。如今,年過90歲的張勇傳已退居幕後,潛心培養學生。他曾寫下這樣的詩句:“此生既結緣于水,就甘做其中一滴。無聲地潤澤土地,望其能滋養桃李。”

  華中科技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教授覃暉説,“張勇傳院士經常説,土木與水利工程專業對社會、國家非常重要,他經常用‘上善若水’來鼓勵引導我們。”

  張勇傳表示:“國家需要能源,中國的水資源目前的開發與利用還不夠,也許歲月不饒人,我的頭髮也白了,身體也慢慢差了,還能做多少工作我不知道,但後繼的人還會不遺餘力地繼續努力。”(文 沈科)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