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湖北棗陽市“千古帝鄉 花海棗陽”琚灣酸漿面美食競技大賽在琚灣鎮正式啟動。此次活動為期三天,融合了美食品鑒、競技大賽、非遺展示、農特産品展銷、傳統民俗表演等精彩內容,旨在以酸漿面“小切口”進一步做好文旅融合發展“大文章”,帶動更多遊客走進棗陽、了解棗陽、愛上棗陽。
啟動儀式現場 攝影 楊東
棗陽琚灣酸漿面的歷史淵源,可追溯到清嘉慶年間。酸漿面好吃,在於製作技藝極其精緻複雜。作為棗陽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酸漿面,請客吃碗酸漿面,奉上的不僅是真摯、熱情,還飽含著棗陽這座千年古城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
棗陽市副市長、琚灣鎮黨委書記聶榮毅介紹,經過創新改良,琚灣酸漿面既有地域風格,又有時代特色,既有傳統底蘊,又有現代氣息,被譽為“面中絕味,天下至美”。
棗陽酸漿面 攝影 楊東
棗陽是漢光武帝劉秀故里。因地處淮河、長江文化交匯處,當時的棗陽,有沙河、滾河的地利之優,成為不少望族遷居落戶的首選。兩百多年來,棗陽酸漿面在傳承發展過程中,大量兼收並蓄各個時代的飲食文化。琚灣鎮一方面加大對酸漿面傳承人和傳承技藝的保護,一方面對其進行全面調查、收集、整理,將口述的資料和實際操作的《酸漿面傳統技藝》書面化,並通過錄影、申報、出書等方式保存記錄。
棗陽酸漿面吸引了天南海北的食客前來品嘗 攝影 楊東
2006年,“棗陽琚灣酸漿面製作技藝”被列為首批棗陽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2013年,“棗陽酸漿面製作技藝”先後被列為襄陽市級和湖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2011年,彭光蓮被公佈為“棗陽酸漿面製作技藝”棗陽市級代表性傳承人;2021年,琚興波被公佈為“棗陽酸漿面製作技藝”襄陽市級代表性傳承人;2022年,琚灣鎮被評為湖北省第一批非遺特色村鎮、街區;2023年“棗陽酸漿面製作技藝”非遺傳習所被評為第二批襄陽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示範基地。
為了延長酸漿面産業鏈,讓更多人了解這一特色非遺文化,琚灣成功研發出了開袋即食型酸漿面,為酸漿面走向全國人民餐桌打下基礎,讓更多人能品嘗到棗陽美食,感受到非遺魅力。
棗陽市委副書記、市長孔令波表示,近年來,棗陽市依託特色資源,豐富文旅業態,堅持把文旅産業作為支柱産業、幸福産業、動能産業來抓,以高品質的文化供給助推棗陽高品質發展。此次琚灣酸漿面美食競技大賽,是一場共融、共享、共情的文化盛宴,將助推棗陽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市域經濟高品質發展之路。(文 杜元 李曉軍 畢學謙 耿宇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