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城市看今朝——寫在武漢解放75週年這一天
來源:大武漢  |  2024-05-16 11:37:23

英雄城市看今朝——寫在武漢解放75週年這一天

  1949年5月16日,武漢解放!那時人們振奮地喊出:“建設新武漢的時期開始了。”

  七十五載櫛風沐雨,英雄城市砥礪前行。

  今天,武漢站在重大國家戰略的交匯點,知重負重,只爭朝夕。

  今天,武漢站上高品質發展新起點,作為建設中的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經濟總量邁上2萬億元臺階。

  今天,新時代英雄城市奮進新征程,英雄的人民豪情滿懷,傾力創造新時代更加輝煌的業績。

英雄城市看今朝——寫在武漢解放75週年這一天

中國光谷。

  今天的武漢,創新潮涌、動能澎湃,在強國之路上勇擔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使命

  在江岸區中山大道與合作路交會處,有一座綠樹掩映的院落。一位老人説:“武漢解放前夕,工人糾察隊保衛電信局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1949年5月15日,解放軍兵臨城下,倉皇撤退的反動派包圍電信局,準備炸毀電話總機。中共地下黨員帶領工人們拼死護住通信設備。兩天后,武漢與北平通話,報告武漢解放的消息。

  那時,電話線是稀缺資源。而今,通信服務就像水和空氣一樣,滲透到現代人生活的每個角落。

  附近的營業廳內,有市民來辦理寬頻業務,也有人前來體驗一款新上市的、支持北斗衛星導航和量子加密通信的智慧手機。

  光谷的長飛公司,生産線上拉出的一根光纖可以滿足80億人同時通話,産品銷往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

  從一束“光”到一座城。今天的光谷,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光纖光纜製造基地、全國最大光電器件和設備基地、全國最大中小尺寸顯示面板基地。中國信科、華工科技、華星光電等1.6萬家相關企業在此蓬勃生長,産業規模超5000億元,在全國“獨樹一幟”。

  武漢是我國近代工業的發祥地之一,“漢陽造”在國際上曾是“中國造”的代表。

  新中國成立之初,工業基礎十分薄弱,毛主席曾感慨,當時的中國“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人均鋼鐵産量“只夠打一把菜刀”。

  上世紀50年代,毛主席視察武鋼、武重、武船,勉勵武漢人民“要有雄心壯志”。

  “工業是我們的立國之本”“在科技創新上要有自己的東西”“在科技自立自強上取得更大進展”。大國領袖對重鎮武漢厚望如山。

  今天的武漢,擁有工業全部41個大類中的36個,以及五大國家級産業基地、四大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兩個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一批“國之重器”凝結“武漢智慧”……

  “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武漢都能造。”一位武漢城市産業觀察家告訴長江日報記者,以“武漢”命名的“大國重器”就有軍艦、列車和衛星,可謂“海陸空”齊聚。

  看!關鍵核心技術聚力突破。全球首個人體肺部氣體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統、全球首款通導遙一體化北斗晶片等重大成果不斷涌現,東湖科學城已發展成為國內高能級創新平臺最集中的區域之一。

  看!成果轉化基礎更加堅實。建成科技成果轉化中心達20個、備案中試平臺156家,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34.56件。2023年,武漢市技術合同成交額首破2000億元大關,創歷史新高。

  看!産業闖關轉型步伐加快。3000余家企業開展智慧化改造,獲批全國首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數字經濟規模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達48%……企業變得有“智”、有“綠”、有“數”。

  看!新質生産力加速培育。無人駕駛汽車在3000多公里的道路上行駛,不僅能到機場,還能過江;無人機在光谷擁有140余條固定航線,可投身城市管理、應急處置、環保巡查、能源巡檢等30多個場景;全國首個商業航天産業基地一派繁忙景象,每一天半就有一顆小衛星下線。

  今天的武漢,創新潮涌、動能澎湃,奔跑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康莊大道上。

英雄城市看今朝——寫在武漢解放75週年這一天

陽邏港。

  今天的武漢,通達全球、近悅遠來,加速從沿海開放“後隊”變成新時代內陸發展“前隊”

  機械轟鳴,車輛穿梭……5月14日,位於長江新區的富強大道建設現場一派繁忙景象。這條南北貫通的大道全長10公里,通車後將成為長江新區的主幹道。“富強”表達了對未來的美好祝願。

  翻開武漢地圖,南起額頭灣、北至堤角的解放大道引人注目。解放前,這原是一條不足2公里長、僅10米寬的土路。而今,這條因武漢解放而獲名的大道變長了十余倍,增寬了五倍。

  解放前,漢口城內只有沿江大道和中山大道。解放後,沿長江向西依次有了解放大道、建設大道、發展大道、和諧大道、富強大道,五條大道像一道道年輪,記錄著城市空間的變化。

  富強大道的不遠處,陽邏港輪船穿梭,龍門吊、橋吊起落不停。向東,萬噸巨輪從這通江入海;向西,中歐班列(武漢)經吳家山中心站進入歐洲。這裡已成為長江中上游最大的鐵水聯運樞紐。

  “充分發揮內河航運作用,發展江海聯運,把全流域打造成黃金水道。”武漢處在長江經濟帶發展和共建“一帶一路”的連接點,奮力邁向新時代“九州通衢”。

  3月,花湖機場成為全國首個對外開放的專業性貨運樞紐機場。4月,武漢天河機場開啟T2、T3雙航站樓運行,年旅客吞吐能力可達到5000萬人次。

  天河、花湖雙機場打開空中出海口,十二個方向的“超米字型”客運鐵路網絡加速建成,中歐班列(武漢)與長江黃金水道“無縫銜接”……武漢樞紐功能不斷提升,暢通的開放通道,讓武漢與世界聯繫愈發緊密。

  20世紀初,漢口一度躋身僅次於上海的中國第二大對外通商口岸。

  而今,武漢推動高水準開放,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考量和謀劃自己的歷史方位和使命,正加速從沿海開放的“後隊”邁向新時代內陸發展的“前隊”:

  湖北自貿試驗區武漢片區自2017年建設以來,至今已聚集超過1200家進出口實績企業,與187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

  長江汽車、湖北國控、湖北楚象、華紡鏈、九州醫藥等重點供應鏈平臺在武漢聚焦發力,連結全球資源;

  武漢建橋國家隊先後承建孟加拉國帕德瑪大橋、馬爾代夫“中馬友誼大橋”等一批重要項目,長江設計集團將漢口江灘城市排澇工程規劃設計“復刻”到外國城市;

  一季度全市進出口總額806.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3%,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7.4個百分點。

  途通山海闊,開放創未來。

英雄城市看今朝——寫在武漢解放75週年這一天

  長江武漢段。

  今天的武漢,水清岸綠、景美業興,綠色發展的生動圖景處處可見

  傍晚的漢口江灘,絡繹不絕的遊人在散步、運動、看演出。武漢防汛紀念碑巍然聳立,碑身正面鐫刻著毛主席的親筆題詞:慶賀武漢人民戰勝了一九五四年的洪水。

  大江大湖大武漢,優於水也憂于水。

  有了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有了人民群眾的磅薄偉力,解放後的大武漢創造了戰勝水患的奇跡,開始了從“人水相爭”到“人水相依”的新探索。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探索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武漢擔當作為,奏響嘹亮的“長江保護之歌”:

  持續開展長江高水準保護攻堅提升行動,不斷鞏固長江“十年禁漁”成果,鳤魚、刀魚等稀有魚種重現長江,水鳥種群數量5年增長4.9倍,水清魚躍、飛鳥翔集的美好景象時常可見;

  高標準推動百里長江生態廊道規劃建設,洪山江灘、楊泗港都市T臺等項目建成開放,新增江灘公園162萬平方米,把美麗的風景留給市民;

  在武漢都市圈推進河湖水質生態保護補償機制,上游來水水質優良,下游地區出錢獎勵,上下游攜手共治,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武漢是全球唯一人口超千萬的國際濕地城市。武漢同濕地融為一體,生態宜居,綠色是生態的本色,也是高品質發展的底色。

  屋頂架設太陽能光伏板,自發電可滿足園區20%的用電量,一排排新能源車在太陽能光伏儲能一體式充電站內充電……中法生態示範城內的特斯聯智慧産業園,以低碳、智慧的辦公場景吸引了眾多中小微科技企業落戶。

  武昌沙湖畔的中碳登大廈,已聚集中碳登、中碳科技、中環聯合等40余家國內外“雙碳”領域龍頭企業和研究機構。碳資産、碳基金、碳核查、碳徵信、碳評級、碳諮詢、碳科技等業務,都可在這棟樓內開展。依託中碳登,武漢將加快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碳市場和碳金融中心,今年還將舉辦全國碳市場大會。

  時代潮流浩浩蕩蕩。

  英雄城市的每一次突破都源自頑強拼搏、不懈奮鬥的磅薄力量,英雄城市的每一步發展都凝結著英雄人民的智慧和汗水。

  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

  奮進新征程,英雄的人民矢志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長江日報記者胡雪璇 製圖:陳昌)

編輯:高鈺姍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