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內河運費扣減”舉措在武漢海關正式實施一週年。當天,一艘由上海洋山港駛來的幹線貨輪在武漢陽邏港碼頭靠岸,船上裝載著武漢金髮科技有限公司申報進口的一批低密度聚乙烯。武漢海關所屬武漢新港海關根據海關總署下發的相關估價指引,將其上海洋山港至武漢港共計1萬餘元的內河運費從該票貨物完稅價格中扣除。自2023年5月30日申報全國首票“內河運費扣減”享惠的進口轉關貨物以來,這是該企業第468票扣減報關單。一年來,該企業通過“內河運費扣減”共計節約稅款近18萬元。
該企業進出口部經理姜文博介紹:“公司主營業務是聚丙烯,97%的進口貨物由上海轉關到武漢港。‘內河運費扣減’新舉措推出以來,我們一直緊跟武漢海關的宣傳指引,充分發揮長江黃金水道作用,通過減稅降負提升自身經營競爭力。”
作為首批受惠者,玖龍紙業(湖北)有限公司同樣感觸頗深。該公司外貿經理陳志剛表示,造紙行業不是高利潤行業,因此每個環節成本控制都要精打細算,尤其是運費,佔到紙漿進口成本的很大一部分,而內河段的運費又佔到了全程運費的六到九成。扣減舉措實施後,公司進口的紙漿原料累計扣減運費100多萬元,節約稅款近20萬元。今年公司將組建新的生産線,擴大産能,初步預計將進口2000多櫃設備和原料。“內河運費扣減”措施將為企業節省稅款近50萬元。
據了解,根據海關審價辦法規定,單獨列明的內河運費可以不計入進口貨物的完稅價格。因湖北主要港口進口貨物主要經上海港轉關運輸,而轉關貨物運費通常按國際國內聯程總費用結算,企業往往無法提供內河段的運費資料,長期難以實現運費扣減,湖北外貿企業無形中增加了物流成本。
圍繞“痛點”,海關總署委託武漢海關深入長江航務管理局、湖北港口集團、船公司、貨代企業等多家相關單位調研,摸清集裝箱內河運輸價格構成及影響因素,探索政策可實施可落地的最佳路徑。最終,長江航務管理局經過科學嚴謹的統計調查,定期公佈上海—武漢、重慶、九江、南京、岳陽、瀘州、蕪湖等7條重點航線的運價水準,為企業向海關進口申報時扣減運費提供參考。
據悉,截至5月30日,“內河運費扣減”新舉措在武漢海關各業務現場已落地一年,涉及陽邏港、荊州港、宜昌港等多個湖北港口到上海港的內河支線,武漢關區共有597家企業申報進口的11.77萬個標箱貨物受惠,累計申報扣減內河運費1.05億元,為企業節約稅款1552.82萬元。(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愛虎 通訊員 蔡晨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