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追光、鑄箭、造車、制氫,武漢首發工業軟體十大場景
“工業軟體本身産生的GDP不大,但影響的GDP是以萬億計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十一齣席6月14日召開的第二屆軟體創新發展大會時表示。
此次大會,武漢首次發佈“工業領域工業軟體十大優秀應用場景”,入選的單位居然都是製造業巨頭。長江日報記者帶你走進多個“國內首家”“全球巨頭”的製造現場,看看“軟”猬甲如何成為最硬的鱗。
更快造火箭
從一天到半小時的飛躍
航天科工空間工程發展有限公司小衛星智慧生産線。沈雷平 攝
位於武漢國家航天産業基地的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是國內首家專業提供商業航天運載火箭研發及發射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具備完備的固體和液體火箭研發與核心試驗能力以及年産20到50發運載火箭的總裝測試能力。其推出的産品快舟系列火箭是中國現役發射次數最多的固體運載火箭,其中,快舟一號甲固體運載火箭多次打破航天發射最快紀錄。
“快舟”為何快?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鑫介紹,這離不開其在漢自研的“運載火箭全要素精益品質管控平臺”。這一場景也成為武漢“工業領域工業軟體十大優秀應用場景”唯一一個“高端裝備(航空航天)”類應用場景。
一枚火箭從零散器件到發射升空,僅在武漢廠區就要經歷四個階段。“‘造火箭’,對‘人’依賴較大,比如‘裝配現場品質記錄’相當於是製造過程的‘黑匣子’,以往依靠相機和紙質表單,一個工序就會産生上百張照片,紙質表單堆起來厚厚一沓。”劉鑫介紹,工業軟體及系統能持續收集火箭從圖紙到實物過程中所産生的品質數據,目前已實現火箭總裝測試全過程的“全數採+全數檢”,有效縮短品質數據整理時間,保障當前航天市場密集發射需求。
以星箭對接這一典型裝配場景為例,品質數據整理的時間由原來的24小時縮減至0.5小時,品質報告生成時間由48小時縮減至4小時,不僅快,且能做到應檢盡檢,提高了火箭生産裝配的品質可靠性。
劉鑫介紹,企業剛成為省級製造業單項冠軍,還入選了工信部智慧製造優秀場景試點示範企業,“軟”實力已成了“硬”製造的重要一環,“唯有更‘精’、更‘快’,才能更好地滿足衛星規模化、高密度、快速發射的需求,穩穩托舉武漢航天産業一飛沖天”。
生産更柔性
可産上萬種不同型號光産品
武漢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端光電子器件産業基地,工程技術人員正在工作。記者 周超 攝
武漢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迅科技”)是國內首家上市的通信光電子器件公司。據第三方統計,光迅科技全球市場份額位列第四。
在其自建的數字孿生智慧化生産車間內,生産24小時不間斷,具備時産2萬個晶片、7000隻光模組、6000隻無源産成品的批量供貨能力,為全球30余個國家和地區提供一流的光電子産品。
“光迅科技每年生産的産品數量達數百億件,不同型號的産品有上萬種,且市場變化快、客戶需求急,柔性製造是必然選擇。我們使用自研工業軟體系統對整個生産過程進行全鏈條管控。”光迅科技相關負責人介紹。
光迅科技的“光電子器件生産製造過程式控制制與管理系統及A-MES平臺”,能提供從顆粒級晶片到成品級光通信産品的生産製造全流程支撐,不僅自用,還輸出到上下游合作企業中。
在嵐圖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數字化總裝車間,看得見的是頭頂來回穿梭的自動化車門輸送線、移動機器人,看不見的是工業軟體構建的“生産過程資源管控”系統,能實現數字化車間與實體車間相融合的生産數字孿生,實時監控生産過程。
“工業軟體的應用,已成為嵐圖高端新能源整車生産智造體系的重要一部分。”嵐圖汽車數字化系統項目經理沈佳明介紹,該工廠能夠同時滿足轎車、MPV、SUV等車型共線隨機混流生産。
新賽道路更寬
軟體串起氫能産業鏈
葛化集團。
武漢有一家叫“中極氫能源”的企業,2018年就建成了武漢第一座示範加氫站,此前一直是外購氫氣供應武漢試運行的氫能源車。經政府牽線,葛化集團和武漢中極氫能源合作,在雲夢成立湖北葛化中極氫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葛化中極”)。
葛化中極董事長陳飛介紹,原料氫輸送到葛化中極後,氫氣純度被提升至99.999%,再由高壓氫氣長管車運至武漢等地加氫站。
“當地一家氯鹼化工廠生産燒鹼過程中生成的‘副産品’氫氣,經過一條長約300米的原料氫管道,跨越馬路,被輸送到我們廠區,再經過壓縮、提純、再次壓縮及充裝,成為氫能源車的‘糧食’,被運往加氫站、注入車輛。”陳飛描述了這個長長的過程。他介紹,氫氣的生産、儲存和運輸成本控制是氫能産業面臨的瓶頸之一。
“如何才能實現未來氫能的制、儲、運、加體系高效運行?”陳飛介紹,在武漢中極“數字氫能”工業軟體系統搭起的“氫能源安全監管與運營指揮”場景中,“制氫—運氫—加氫—用氫”環節都被投射到數字孿生後的虛擬平臺上,能實現氫能全産業運行週期管控,“比如下游用氫的車輛增加,很快就能反饋到上游制氫環節,能快速更新生産計劃,預測投入産出效益及市場變化,中游的加氫站運營方也可根據市場情況加建站點——構建了開放式的氫能生態圈後,通過加大應用、降低成本,大家都有得賺,氫能應用,就能越‘跑’越便宜”。(長江日報記者李佳 通訊員武經宣 唐詩 郭曼 金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