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漢:一枚火箭牽動10余個産業鏈 商業航天聚鏈成勢
來源:湖北日報  |  2024-07-26 09:50:49

  原標題:一枚火箭牽動10余個産業鏈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 商業航天聚鏈成勢

一枚火箭牽動10余個産業鏈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 商業航天聚鏈成勢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40726093127

7月23日,武漢市新洲區星谷大道,兩枚火箭地標,在陽光下探指穹天。(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暢 攝)

  決定摘錄

  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建立培育壯大科技領軍企業機制,加強企業主導的産學研深度融合,支持企業主動牽頭或參與國家科技攻關任務。

  ——摘自《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

  現場探訪

  7月23日,武漢市新洲區星谷大道,兩枚火箭地標,在烈日下探指穹天。

  武漢國家航天産業基地(中國星谷)的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火箭公司”)坐落於此。實驗室裏,科研人員夜以繼日地攻關,角逐商業航天最前沿的火箭回收賽道。

  商業航天,作為技術迭代快、經濟效益高、帶動作用強的新業態産業,是我國從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重要支撐。

  “讓企業成為科技領軍主體,有利於解放思想,進一步激發商業航天的內生動力。”火箭公司副總經理劉鑫介紹,《決定》提到了航空航天,讓他倍感振奮,“與傳統方式不同,現在不僅要保證技術攻關的成功,還要考慮市場化和商業化,立足客戶需求,構建柔性穩健供應鏈,實現高可靠、低成本、高效率運作。”

  劉鑫介紹,近年來,公司大膽引入社會資本,完成了第一批核心骨幹持股。對高端成熟人才,採用了一人一薪和項目負責制。既點燃了職工幹事創業的激情,也大大加快了研發與市場開發能力。如今,火箭公司已經由成立之初的5人小組,變成了300余人的團隊,入選福布斯中國新晉“獨角獸”榜單。

  2020年底,火箭公司建成國內首傢具備年産20到50發火箭總裝測試能力的現代化産業園。自此,“湖北造”商業火箭的研發、生産快馬加鞭。作為我國商業航天的先行者,2023年以來,由火箭公司推出的快舟火箭實現九發九成,如今,快舟火箭已邁入批量生産、批量總裝、組批發射的産業化“快頻”發射階段。

  “成績靠改革取得,未來也要靠改革走向遠方。”市場行銷總監趙爽介紹,公司正根據不同客戶個性化需求,利用兩款現役運載火箭,進行發射地點和發射時間的靈活匹配,“拼出”最優方案,實現與客戶的“雙重”降本增效。趙爽認為,商業航天的高可靠、高效率一方面依靠企業自身創新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深化機製革命,共同推動行業步入市場化生態模式。

  眼下,在深耕固體火箭領域的同時,快舟火箭正躋身可重復使用液體運載火箭新賽道。劉鑫説:“公司與湖北省聯合成立了航天液體動力湖北工程研究中心,陸續打造可重復使用液體發動機研發設計與冷態試驗能力。”

  目前,70噸級液氧甲烷發動機通過長程熱試車考核、可重復使用技術試驗箭完成垂直起降試驗。

  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火箭公司領導班子找準了努力方向。

  按照産學研用一體化融合思路,火箭公司一馬當先,帶動商業航天産業在武漢聚鏈成勢。最近,火箭公司快舟十一號火箭成功發射,在其推舉入軌的四顆衛星中,就有兩顆來自武漢,還是兩家不同的單位——武漢大學和空間公司,另外兩顆星中有一顆的載荷也由武漢大學牽頭研製。

  “加入商業航天‘朋友圈’,構建起商業航天的全新生態。”武漢市新洲區區長舒基元介紹,火箭公司加快産業鏈創新力度,對零部件、工裝和工藝加工需求直線上升。由此,帶動武昌船舶重工、華夏精衝等多家傳統企業聚集新洲區,以承攬航天設備工裝等方式,提升區域産業能級。

  從一簇星火到滿城星光,武漢商業航天的未來愈發清晰。(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暢 湯煒瑋 通訊員 倪競華 唐詩 葉玉回)

編輯:高鈺姍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