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中下游中低産稻田産能提升 有望變“糧倉”
來源:中國科技網  |  2024-08-29 15:21:14

  8月26日,“長江中下游坡耕地紅黃壤與中低産稻田産能提升技術模式及應用”項目課題“中低産稻田減障提質産品創制及産能提升應用”2024年現場觀摩會在湖北當陽舉辦。示範基地測産數據表明,該項目研發取得新進展,長江中下游中低産稻田有望變“糧倉”。

  長江中下游紅黃壤和水稻土總耕地面積約佔全國總耕地面積的20%,是我國的重要“糧庫”。然而,該區域中低産田比例超過65%。

  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農業大學校長周衛認為,該研發項目與農業生産聯繫緊密,成果轉化應用順利,研究模式值得借鑒和推廣,對於我國糧食安全和“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有重要意義。

  據介紹,上述研究課題主要針對長江中下游中低産稻田産能提升存在的物化産品缺乏、功能單一、機械化程度低、裝備配套性差等問題,開展産品、裝備創制及配套技術研發。同時,該課題提出長江中下游中低産水稻土提質增效技術,集成區域産能提升技術模式,建立示範基地。

  課題組專家、湖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土肥研究所研究員趙書軍介紹,研究團隊在荊州等地開展了各類大田試驗,初步明確水稻分蘗期採用淺水灌溉(2釐米)、孕穗期保持2釐米水層的水分管理參數。他們試製出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集成供電、避雨、智慧控制等功能的智慧控制閘門,明確了深翻深旋一體機可使水稻産量提高7.05%,“植物源+動物源+礦物源”複合成分的改良劑可提升土壤保肥性能等一系列成果。

  目前,研究團隊已研發産品及裝備6項,申請相關專利5項、肥料登記證2個。在荊州、陽新、當陽等地,團隊建立千畝示範基地3個,基地測産結果較對照增産均在10%到20%,成效明顯。

  湖北省科技廳農業科技處負責人表示,希望課題組參照與會專家們提出的建議,進一步完善優化,確保科研成果能解決生産中的實際問題。同時,要將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與以“用”為導向科技創新供應鏈平臺對接,促進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新質生産力核心引擎,把科技創新轉化為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最大增量”。(記者 吳純新 通訊員 李婷婷 次仁旦珍)

編輯:高鈺姍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