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正在哥倫比亞卡利市舉行。當地時間10月26日,大會官方平行活動第八屆全球地方政府和城市峰會正式公佈第二屆“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和新一批“自然城市”入選名單,湖北省十堰市入選“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
十堰市相關人士領取“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證書。(堰宣 提供)
據悉,十堰市在湖北省首個榮獲全球“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2021至2022年,我國作為主席國成功主辦了《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在此期間,我國昆明市、成都市、嘉興市、湖州市、南陽市、深圳市等6個城市,入選首批“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及“自然城市”。
據介紹,今年的第二屆“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評選,重點關注各國城市地方特色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實踐與成就,為國內外生物友好的城市提供先進經驗,共啟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新征程。
近年來,十堰市出臺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行動方案,積極謀劃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全面開展重要生態系統、生物物種和生物遺傳資源保護。現已基本探明全市有維管植物2796種,含國家一級8種、國家二級保護樹種28種;有國家和省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413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陸生野生動物22種、國家二級保護陸生野生動物80種。
該市大力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設有7個水産種質保護區,主要保護大眼鱖、翹嘴鲌、黃顙魚等水生生物種質資源。在全省率先全部完成小水電清理以保障生態基流,率先在全省配合環境損害公益訴訟開展野生動物物種鑒定和野生動物資源損害評估,建立與12345、110平臺聯動機制,開展城區野生動物應急處置。初步形成以縣(市、區)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及林業站和各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為依託的疫源疫病監測點三級網絡機構。此外,還不斷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教育。(記者夏永輝、通訊員葉相成、李鎮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