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牽頭 中非創新合作中心建設提速提質
來源:湖北日報  |  2024-11-07 09:55:55

湖北牽頭 中非創新合作中心建設提速提質

  創新促合作,合作譜新篇。2024中非創新合作與發展論壇將於11月7日在湖北武漢開幕。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從湖北省科技廳獲悉,近年來,湖北在中非創新合作上發揮頭雁效應,聚集全國對非創新合作資源的能力逐漸提升,在對非開展聯合研發、國際技術轉移和人文交流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成為對非合作最重要的省份之一。

  跨越山海,大道同行。湖北省與非洲的友誼源遠流長。1963年,湖北向阿爾及利亞派出中國首支援非醫療隊,拉開了同非洲國家交往合作的序幕。60年來,湖北省與非洲的交流合作不斷深化,從單純的對外援助拓展至創新合作、投資貿易等領域,對非洲的朋友們“真實親誠”。

  自2020年湖北省正式獲批牽頭建設中非創新合作中心以來,中非創新合作中心致力於服務國家總體外交大局和創新發展戰略,積極拓展對非技術轉移與創新創業網絡,推動中非青年創新創業合作,支持非洲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截至2024年,中非創新合作中心在非建設分中心達到6家,已對接坦桑尼亞科技委員會、非洲科學院、南非技術創新署等115家機構加入中非創新合作中心協作網絡。

  對非支持力度持續加大

  今年5月,由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中國科學院中—非聯合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非中心”)牽頭,在《自然》雜誌(Nature)發表了題為“The rise of baobab trees in Madagascar”的研究論文,系統闡明瞭全球關注的瀕危植物類群——猴麵包樹屬的多樣性演化歷史,並就其未來保護提出科學、有效的保護策略及建議。

  近年來,湖北省科技廳持續加大對非省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和省級國際科技合作項目的支持力度,推進中非科技創新交流,強化中非創新夥伴關係。

  中國科學院中—非聯合研究中心匯聚了來自中非40余家科研單位的力量,圍繞生物多樣性研究、生態環境保護、重大災害預警和現代高值農業等開展科研合作。開展聯合科學考察80余次、國際學術會議20余次,發現併發表非洲植物新物種近20種,出版《肯尼亞植物志》等專著10余部,合作發表科研論文600余篇,舉辦30余次國際培訓班和專業技術培訓會,培養專業技術人員逾千人。

  華中科技大學信息與通信領域培養留學生人才超過1200人,分佈六大洲60多個國家,其中90%以上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與非洲國家。武漢大學口腔醫院幫助剛果(金)金沙薩大學附屬醫院建立了非洲口腔區域醫療中心。湖北工業大學獲批科技部批准設立的全國首批10個中非聯合實驗室之一——“中國—蘇丹新型光伏生態農業聯合實驗室”項目。華中農業大學2017年以來與非洲高校和科研機構聯合申報“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44項,為38個非洲國家招收和培養留學生401名。武漢科技大學與南非比勒陀利亞大學深度合作,先後成立了“武漢科技大學—南非比勒陀利亞大學低碳冶金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中非低碳冶金研究中心”。

  同時,對非創新交流活動更加豐富。2022—2024年,中非創新合作中心聯合分中心、協作網絡單位舉辦了河湖生態保護與修復技術培訓班、保障水安全的技術經驗分享展望研討會等近40場活動。

  記者獲悉,2024中非創新合作與發展論壇已經面向全國共徵集到中非科技創新合作成果321項,其中科研合作與技術創新172項、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20項、農業與糧食安全40項、教育與人才培養32項、基礎醫學與疾病治療14項、論文與專利43項。

湖北牽頭 中非創新合作中心建設提速提質

  産業合作迎來“向新力”

  由埃及首都開羅驅車南行,大約一個來小時,便到貝尼蘇韋夫城,安琪酵母(埃及)有限公司就坐落在此。2013年,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首個海外工廠——埃及工廠建成投産。2022年底,年産2萬噸酵母製品擴建項目開工。該工廠給埃及帶去國際上最先進的酵母工藝技術和智慧裝備,延長了埃及的制糖工業産業鏈。

  長飛非洲公司從國內引進了最先進的光纜生産裝備和技術,生産、提供了在南非當地因技術瓶頸而無法製造的部分光纜産品,推動了當地通信基礎設施建設,2023年度營業收入1.16億元。

  人福非洲、人福馬裡、人福埃塞等子公司加強資源整合聯動,充分發揮本土化生産優勢,2023年實現銷售收入約2.7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約36%;同時使得當地居民用藥價格下降了30%,大大緩解了當地居民用藥困難。

  長江設計集團承擔主體工程設計的安哥拉凱凱水電站成功截流,主體工程進入了大規模施工階段,這是目前中資企業在非洲承建的最大水電站,也是集團承接的規模最大和合同額最高的國際水電站EPC設計項目。

  烽火通信2024年5月成功中標阿爾及利亞電信FTTx(FTTx是“FiberToThex”的縮寫,意謂“光纖到x”,為各種光纖通訊網絡的總稱,其中x代表光纖線路的目的地)及ODN設備框架採購項目,規模超2億美元,將在未來5年內為阿爾及利亞電信提供全套FTTx接入産品和解決方案。

  農業科技合作“雙向奔赴”

  莫桑比克林波波河畔,一片片水稻田望不到邊。這是湖北農發集團旗下省糧油進出口集團聯豐海外公司與莫桑比克政府合作建設的首批境外農業合作示範區,共有試驗示範田5000多畝。精選良種加精心指導,合作種植戶的水稻畝産量從之前的150公斤,提升到400公斤,有效提高了當地糧食生産能力和農民收入。

  武漢大學與南非約翰內斯堡大學和茨瓦尼科技大學聯合成功申報國家重點研發項目政府間國際合作專項“服務於中國和南非農作物糧食安全的對地觀測與地面監測應用”,取得多項專利等研究成果。

  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在莫桑比克、埃塞俄比亞、多哥等地合作選育適宜當地的芝麻品種,其中“漢芝3號”等在莫桑比克産量提高50%左右,含油量提高3—4個百分點;在多哥,試驗的芝麻産量達到116kg/畝,是非洲平均産量的3倍,提高效益潛力巨大。

  湖北省農科院水稻品種通過布隆迪國家審定,這是我國首個通過國外審定的粳型雜交稻品種。先後派出20批50余人次赴非洲多國開展技術培訓、農作物新品種示範推廣,推動湖北農業科技不斷走向非洲,促進當地農業發展。

  不以山海為遠,心連萬里共好。在浩瀚的世界版圖上,湖北與非洲相隔萬里,唯有以心相交、以誠相待,才能越走越近,越走越親,深刻詮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內涵。(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文俊 通訊員 雷燦 黃佳良)

編輯:高鈺姍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