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商學院舉辦人工智能、通信、新經濟與創新國際學術會議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4-11-12 17:45:42

  近日,武漢商學院經濟學院舉辦人工智能、通信、新經濟和創新國際學術會議,來自中國、英國、美國的近200名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人工智能、通信和新經濟交叉領域的最新進展和新興趨勢,會議重點關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如何通過技術整合改變通信、推動創新和塑造新的經濟格局。

武漢商學院舉辦人工智能、通信、新經濟與創新國際學術會議

會議現場 供圖 武漢商學院

  會議主題包括人工智能驅動的網絡優化、智慧通信系統、人工智能對5G及未來的影響、人工智能驅動的金融科技創新以及人工智能在促進可持續經濟增長中的作用。

  澳門科技大學校長高級顧問、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林志軍以《數據資源資産化發展》為主題作主旨彙報分享,介紹了數據資産化的意義與其面臨的挑戰。林志軍指出,促進數據資源資産化,激活數據要素潛能,在優化資源配置同時,還要注重提升企業價值,創造未來社會經濟效益。

  英國南安普頓大學教授Lie-Liang Yang(楊列亮)以《多載波分割雙工及其在6G中的應用》為題作主旨報告。他介紹,6G技術的研發已成為業界和學術界關注的焦點,其中,多載波分雙工作為6G的關鍵技術之一,有望在未來的通信網絡中發揮重要作用。

  美國佛羅裏達國際大學教授夏衛東線上分享了《人工智能與高等教育及學術的未來》報告。他指出,需加強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促進高等教育和學術研究的智慧化發展,並建立健全的監管機制,確保人工智能技術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同時,加強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提高教育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的人工智能素養和能力。

武漢商學院舉辦人工智能、通信、新經濟與創新國際學術會議

林志軍作主旨彙報分享 供圖 武漢商學院

  美國薩姆休斯頓州立大學副教授Shekhar Rathor(謝卡爾·拉托爾)以《Web3.0與可持續性》為題,介紹了“Web 3.0”技術,指出應當製造一個更智慧、以用戶為中心的去中心化在線體驗,用戶可以在不同的應用程式中無縫銜接各個平臺的數據。

  武漢大學教授劉再起以《市場經濟與創新發展》為主題,對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狀況與未來作了觀點講解,指出市場經濟運用靈活的資源配置體系與完善的分配體系,配合自由的信息資源流通,促進市場競爭,推動創新發展。

  會上,中國勞動關係學院教授張才明對《從數據知識化角度研究智慧製造系統》進行分享,就智慧製造系統將進一步與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深度結合,利用深度學習和強化學習,增加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在預測性維護、品質控制、生産調度和資源優化方面的應用進行介紹。

  武漢商學院教師Nasir Mahmood(納西爾·馬哈茂德)以《人工智能背景下中國綠色經濟的追蹤》為題,分享了在全球氣候變化下,對我國經濟發展新方向的觀點。他介紹,當前的環境形勢變化推動中國尋找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向環境可持續性轉型,而人工智能則在解決能源環境問題方面表現出極大潛力。

  武漢商學院經濟學院院長陳文武在會議總結時指出,創新是經濟發展的第一驅動力,多領域的融合創新必將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人工智能、通信、新經濟與創新等多個領域的融合推動,助力中國經濟朝綠色、低碳、可持續方向發展。(文 賀婷 褚世康)

編輯:高鈺姍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