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之鄉”授牌儀式9日在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舉行。英山縣委書記鄭光文從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華文學基金會理事長徐貴祥手中接過“文學之鄉”這塊沉甸甸的“金字招牌”,該縣成為湖北省首個國家級“文學之鄉”。這也是英山繼中國茶葉之鄉、中國藥材之鄉、中國漂流之鄉、中國溫泉之鄉、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等之後獲得的又一“國字號”殊榮。
在此之前,英山縣接連啟動慶祝中國“文學之鄉”授牌系列活動。11月8日,以打造“書香英山”和弘揚“畢昇精神”為主題的英山首屆畢昇書展與山城百姓見面,《尋找畢昇》《鳳凰琴》《姐兒》等獨具英山魅力的文化小劇也讓各級受邀嘉賓領略英山厚重的文學氣息。
11月9日上午,集文學展示、交流、體驗于一體的全國首家縣級文學館——英山文學館開館,在其揭牌儀式上,中國作家協會、中華文學基金會向英山部分學校、社區、文學館、鄉村等地捐建10所育才圖書室,捐贈圖書5萬餘冊,總價值250多萬元。英山縣還啟動英山縣文學之鄉研學之旅踩線活動,18家省內外旅行社代表受邀來到烏雲山茶葉公園、孔家坊鄉父子嶺小學、神峰山莊、畢昇紀念園等地,深入了解英山資源稟賦、功能設施、文旅文創等情況,搭建對接平臺,積極洽談合作。
同日,大別山文學聯盟成立大會在英山縣召開。該聯盟由湖北英山、安徽桐城、河南羅山等地共同倡議發起,已吸納32家理事單位,旨在加強大別山地區文學交流、培養優秀文學人才、推動地區精品文學創作傳播,助力大別山地區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在當日的成立大會上,《大別山文學聯盟章程》試行草案獲通過,黃岡市英山縣、安徽省安慶市桐城市、淮南市壽縣、六安市葉集區、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等三省五地文聯被推選為大別山文學聯盟秘書處。
“英山縣是文學創作的沃土。”談及對英山縣的印象時,徐貴祥説,英山,是一個英雄之鄉,在革命時期是鄂豫皖紅色根據地的中心。來到英山,就會感到一種浩然的英雄之氣,也洋溢著文學之氣。
英山地處湖北省東北部、大別山主峰南麓,是鄂豫皖三省邊境的腹地中心,江淮文化、吳楚文化在此交匯,自古崇文重教,歷代英才輩出。刑祖皋陶、殷相傅説、淮南王英布、活字印刷術發明家畢昇等一批文化名人在人類文明進步的長河中閃耀出熠熠星光。
新中國成立後,英山在全省縣級率先成立文聯、作協組織。七十年來,該縣始終將文學事業作為黨委政府的重點工作持續推進,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部部經典作品接連問世。特別是熊召政的《張居正》和劉醒龍的《天行者》相繼斬獲第六屆、第八屆茅盾文學獎,“兩位茅獎得主同一故鄉”成為星耀荊楚的文學名片。
如今,英山縣是全省首批文化先進縣,先後走出了5位省級文聯主席,有省級以上作協會員52人、詩詞學會會員96人,全縣多人出版小説、詩歌、散文作品集。
“我們將以‘文學之鄉’授牌為契機,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發揮人文優勢,推動文藝繁榮,建設文化強縣,奮力譜寫三鄉創新發展的新畫卷。”鄭光文表示。(吳滕鈺、肖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