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遊客在襄陽管家巷觀看《詩畫襄陽》,節目通過演藝互動的形式,生動呈現了李白、杜甫、孟浩然、王維在襄陽以詩會友的故事。(湖北日報通訊員 陸盼 攝)
11月28日21時02分,從襄陽東出發的G6838次列車準點抵達漢口站。至此,它在這條線路上已整整跑了5年。
2019年11月29日,漢十高鐵開通,襄陽正式邁入高鐵時代。襄陽人彭森,是當年漢十高鐵的首發司機。
“5年間,我們開著高鐵,運送一撥撥客人抵達襄陽,這些詩詞都爛熟於心了。”當天,彭森帶著家人到襄陽鳳林古渡公園遊玩,順著景區廣播播放的“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彭森脫口接出下句:“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在襄陽有個説法,“半部唐詩在襄陽”。《唐詩三百首》中與襄陽相關的詩歌有27首。《全唐詩》收錄的襄陽籍詩人就有孟浩然、張柬之、朱樸等。還有許多唐朝著名詩人,如李白、張九齡、元稹、白居易、王維、韓愈、柳宗元、杜牧、王昌齡等,在遊歷襄陽時留下了數不勝數的詩詞名篇。
“詩詞襄陽不是吹的。”作為本地人,彭森明顯感覺到,漢十高鐵開通後,襄陽至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旅行時間從原本的近20個小時大幅壓縮到4至7小時,省內大部分城市3小時內可達。這讓更多遊客願意來襄陽領略詩詞魅力。
走進清幽淡雅的鹿門寺,在光影的襯托下,田園詩人孟浩然筆下的“山寺鳴鐘晝已昏”躍入眼簾。“第一次帶小孩坐高鐵來襄陽,在古隆中感受了青年時期的諸葛亮,感受了歸隱時期的孟浩然。”來自北京的黃女士感慨,襄陽詩文氛圍濃厚,中華文化的“一池春水”生機勃勃,她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管家巷,是一條由老舊街巷改造而成的文化休閒街區。每天晚上,這裡的詩詞飛花令,吸引著遊客躍躍欲試。“楚山橫地出,漢水接天回……”時常會有數名遊客齊聲誦讀,聲音響遏行雲。漢江國投管家巷文化休閒街區負責人劉洋説,“行走”的詩詞大會,讓街區從“吃點”走向“看點”。
唐城景區將古詩詞融入《大唐倚夢》表演以及景區綠化景觀帶上。“景區因此更有看點,文化味更濃。”唐城景區副總經理秦波説,高鐵每年為唐城景區引來15%至30%的遊客。
襄陽東站的統計數據顯示,5年來,高鐵已為襄陽導入旅客1673萬人次。
眼下,從襄陽乘坐高鐵,可通達全國180多座城市。這一數據,還在快速增長。今年10月18日至12月29日,襄陽古隆中景區和鐵路部門推出優惠,持高鐵票到古隆中景區旅遊可享七折。“得益於高鐵,北京、廣東成為景區重要的客源地。”隆中公司企管中心副總經理黃文説。
“來了還想來,看了還想看。”廣州市民魏先生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坐高鐵來鹿門寺,感受“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的自然哲學,感受山水田園詩派與當下綠色發展理念的共通之處,這是詩歌給予他的精神鼓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幾千年來華夏兒女永恒的精神家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必須增強文化自信,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些盪氣迴腸的詩句受到熱捧,正是當代文化自信的生動體現。”襄陽市詩詞學會會長周少誠説。
讀詩、品詩,正在成為襄陽街頭的時尚。只需調動知識儲備,您便可與對方來一場酣暢淋漓的詩詞比拼。周少誠介紹,“跟著詩詞去旅行”正在成為潮流,文化內涵豐富了旅遊的參與體驗,增強了遊客的情感共鳴。襄陽專門編撰了《襄陽古詩詞100首》,城墻上懸挂詩詞、樹枝下挂滿詩詞、景區裏立起詩詞碑刻,還有以孟浩然命名的道路、社區、文化廣場、文化街、學校等。(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胡祎 張宵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