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首個茶葉種質資源圃在九畹溪建成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4-12-06 14:52:21

  近日,在新落成的宜昌市秭歸縣絲綿茶種質資源圃內,56株古茶樹整齊排列,幾朵艷麗的茶花點綴枝頭,顯得生機勃勃。每株茶樹前,都插著銘牌,詳細記載了該古茶樹的編號、原生地和樹齡。

湖北宜昌首個茶葉種質資源圃在九畹溪建成

秭歸絲綿茶種質資源圃 攝影 周仕偉

  秭歸絲綿茶種質資源圃是九畹溪美麗鄉村示範片以流域綜合治理為基礎,統籌推進高水準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成果之一。該資源圃負責人、九畹絲綿茶製作技藝第七代非遺傳承人龔萬祥介紹,資源圃中移植的古茶樹,僅百年以上樹齡的古茶樹就有40余株,其中一株來自九畹絲綿茶核心産地——蔡家坡村的古茶樹蔸徑達45釐米,樹齡300多年。

  自古以來,秭歸縣就是茶葉的原産地和重要産區,九畹絲綿茶更是因銀綠隱翠、嫩葉斷面銀絲萬縷而深受青睞。2012年起,龔萬祥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開始對全縣11個産茶鄉鎮,53個有原生茶樹分佈的村,樹齡在80年以上的本地原生茶樹開展資源調查。調查發現,許多百年以上古茶樹因人為破壞、自然災害等原因而死亡,這讓龔萬祥深感痛心。

  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茶樹資源,2022年初,龔萬祥開始籌建秭歸絲綿茶種質資源圃,擬將80年樹齡以上的本地原生茶樹進行集中保護,為未來的茶葉種植提供科學依據和種質資源,同時也為茶葉愛好者和遊客了解秭歸絲綿茶文化搭建一個窗口。

湖北宜昌首個茶葉種質資源圃在九畹溪建成

古茶樹在絲綿茶種質園內受到科學保護 攝影 周仕偉

  彼時,正值秭歸縣美麗鄉村示範片(九畹溪)建設的關鍵時期。龔萬祥的計劃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資源圃的建設也成為了示範片推進流域綜合治理和高水準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2023年初秭歸絲綿茶種質資源圃終於在九畹溪鎮九畹堂村落成。

  古茶樹根須較少,移栽一直是個行業難題。為了克服這一難題,龔萬祥和他的團隊進行了深入研究,自創多年分段式移栽法,保證大樹移栽成活率100%。截至目前,秭歸絲綿茶種質資源圃已在全縣範圍內收集古樹茶56株,後期將充分利用資源圃國家茶葉産業技術體系宜昌綜合試驗站種質基地這個平臺,對這些古茶樹的産量、品質、抗性、植物學、生物學特徵特性等進行深入研究,為培育茶葉良種提供具有科研價值的茶樹種質資源。

  “秭歸絲綿茶種質資源圃的建成,標誌著秭歸絲綿茶的保護和研究邁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這裡不僅收集了多種珍貴的茶樹品種,還為科研人員提供了研究和開發新品種的平臺。”宜昌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茶葉研究所副所長仇方方表示,作為全市首個茶葉種質資源圃,不僅讓秭歸絲綿茶的“晶片”得以保存,更是對整個茶産業可持續發展的有力支持。(文 杜元 胡興軍 郝明曦)

編輯:高鈺姍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