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應城:老舊小區改造溫暖民心 煥新生活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4-12-13 14:39:55

  應城石膏礦曾是湖北省應城市的工業明珠,承載著無數工人的汗水與夢想。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和企業的改制,這個曾經的工業巨擘褪去了往日的輝煌,基礎設施老化、安全隱患等問題日益突出,周圍居民對於改善生活環境的呼聲愈發迫切。

湖北應城:老舊小區改造溫暖民心 煥新生活

小區改造後的面貌 攝影 李斌

  2024年3月,應城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牽頭,城北辦事處和膏都街社區細緻謀劃,共同推進的膏都街片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正式啟動。

  該項目涉及應城石膏礦一礦崗上家屬樓、二礦家屬院等4個小區,覆蓋734戶居民。改造內容包括硬化路面、鋪設透水磚人行道、安裝路緣石、新建停車位、改造給水管道、污水管道、雨水管道、綠化等,全面提升了小區的基礎設施。

  雪中送炭暖民心

  老舊小區多有歷史遺留問題,其中違章建築最為突出。身患多種疾病的柳大爺住在一礦崗上小區的一間車庫裏。在拆除小區內違建的車庫時,柳大爺情緒異常激動,堅決阻攔。

  據了解,該老人因自家五樓房屋屋頂漏水且腿腳不便上下樓,便搬到車庫中居住。此次車庫拆除,老人將無處安身。社區黨組織書記急老人之所急,特意為其安排原膏礦黨務大樓空置處居住,找人幫忙搬家,解決了柳大爺臨時住房的問題。

  在改造中,一礦崗上的陽臺加固工程為居民帶來切實幫助。這些建築建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如今因年久失修、欄杆預製件開裂脫落、露筋而變得岌岌可危。在陽臺改造前期,設計師進小區、摸底調查,詳細了解了居民的實際需求;改造推進中,通過發放徵求意見表、召開屋場院子會和業主座談會等多種渠道廣泛徵求居民意見,設計方案得以順利實施,128戶居民的陽臺得到了加固。

湖北應城:老舊小區改造溫暖民心 煥新生活

老舊小區陽臺改造加固 攝影 李斌

  和諧交響美麗家園

  在城市發展的脈絡中,老舊小區改造不僅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的關鍵舉措。膏都街片區二礦家屬院改造工程與和美鄉村建設相結合,提升了小區的整體風貌,美化了整體環境。

  老舊小區改造專注于二礦家屬院小區內部基礎設施更新,而和美鄉村建設則將目光投向了小區外的道路、塘堰等公共空間,實現了內外兼修的全面升級。

  據悉,此次改造將小區內的停車位增設至20個,電動自行車棚擴展至近40平方米,光纖入戶128戶,公共樓道維修3870平方米,坡屋面防水維修1416平方米,道路硬化1513平方米,路燈增設26套,健身器材1套,新增綠化面積1949平方米,新增文化休閒場地754平方米,這些改造既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質,又為居民提供了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湖北應城:老舊小區改造溫暖民心 煥新生活

改造後的小區 攝影 李斌

  泥塑傳承潤文化

  蒲陽泥塑取材于膏都街社區所産的膠質泥,純手工捏制,一品一形,色澤古樸淡雅,手感溫潤細膩,製作工藝複雜,對製作者有較高的藝術審美和專業技能要求。2012年,蒲陽泥塑被列入應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走進膏都街社區,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新建的蒲陽泥塑“泥人張”非遺傳承基地,基地內各類泥塑作品盡入眼底,講述著應城的故事,傳承著膏鹽的靈魂。

       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不僅關注居民的居住環境,還將目光投向了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應城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主要負責人多次進行現場督辦,詳細了解傳承人的需求與期望,協調解決建設過程中的難題。在多方共同努力下,200平方米的蒲陽泥塑“泥人張”非遺傳承基地得以落成,為泥塑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堅實平臺,也將成為應城市膏鹽文化傳播的重要窗口。

湖北應城:老舊小區改造溫暖民心 煥新生活

小區改造前後對比 攝影 李斌

  應城市膏都街片區的改造,解決了大型國企改制後長期市政失管難題,改善了老礦區居民的整體生活環境,更將集鎮、行商、碼頭等文化與泥塑文化同體傳承,實現了功能完善、品質提升、活力再造,踐行了有機更新和保護利用齊頭並進的應城舊改模式。社會民眾紛紛點讚,小區居民幸福滿滿,老舊礦區再次煥發新的光彩。(文 李斌 張明慶 楊琴)

編輯:高鈺姍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