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片”護佑“大民生”,省距離、省時間、省花費,讓AI精準分析、省內專家線上會診。眼下,在荊門市人民醫院,隨著數智化病理服務體系建設逐步取得成效,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更便捷、更實惠、更高品質的病理診斷服務。
圖為病理科免疫組化室、診斷室、製片室。通訊員供圖
荊門市人民醫院全域推進“1+N”數智化病理服務。12月3日,今年56歲的唐先生因口腔潰瘍一月余,前往東寶區仙居鄉衛生院就診,醫生在取活檢後將標本送至醫療集團牽頭醫院——荊門市人民醫院病理診斷分中心,經病理科醫師診斷為慢性口腔炎,並將病理診斷結果及時反饋至仙居鄉衛生院。
患者家屬説:“病檢結果出來的確實蠻快的,來回近百公里的山路,不僅讓我省去了麻煩,也節約了交通費。”荊門市人民醫院推行的數智化病理服務體系建設,實實在在減輕患者痛苦、降低就醫成本、減少就醫奔波,老百姓的獲得感得到進一步增強。
什麼是數智化病理?數字病理是數字成像技術(又稱計算機成像技術)在病理學領域的成功實踐。它是⼀種基於圖像的動態環境,能夠採集、管理和解釋從數字化切⽚⽣成的病理信息。通俗來講,是指通過掃描技術對病理數據進⾏數字化採集(將傳統病理的物理切⽚轉換成⾼解析度數字圖像),醫⽣通過數字化切⽚⽣成的信息進⾏病理診斷以及病理數據管理。
病理服務又稱“病理診斷”,被譽為疾病診斷的“金標準”。
針對基層醫院普遍存在病理醫師匱乏、資源分配不均、病理服務能力不足,患者及家屬等待病理診斷結果時間長,甚至不得不借出病理標本切片到大醫院重復排隊、轉外就醫診斷,耗費大量時間、精力的現狀,省委、省政府將數智化病理服務體系建設列入到2024年政府民生實事項目,通過數智賦能,發展新質生産力。
今年7月,荊門市人民醫院積極推進數智化病理服務體系建設,運用數字化、智慧化技術,補齊病理服務短板,著力構建全域“1+N”數智化病理服務體系,解決群眾看病就醫急難愁盼問題。
“1” 即荊門市人民醫院醫療集團病理診斷中心,承擔全市疑難病例會診、區域內醫療機構病理送檢等工作任務;
“N” 即荊門市人民醫院醫療集團其它成員單位,作為病理標本送檢站點同步納入該數智化病理服務網絡。
圖為衛健委領導在醫院數智化病理診斷中心調研。通訊員供圖
病理樣本數字化存儲:病理樣本自動掃描與數字化存儲降低了流程成本,實現了傳統病理科存儲方式的升級。數字化形式永久保存,方便未來的跟蹤管理。
對照省數智化病理建設A級標準,醫院投入近千萬元,購置了全自動病理切片掃描器、全自動染封一體機、熒光定量PCR儀、普通PCR儀、分光光度儀等近十台套設備;購置了組織及細胞AI分析系統,醫生利用AI智慧閱片系統輔助閱片,可快速查找可能存在病變的部位,其中宮頸液基細胞人工智能技術可實現自動AI診斷,為醫生提供快速且可靠的AI輔診報告,進一步提高診斷效率; 升級了病理圖文系統,醫生可在系統中一鍵查看和標注病灶,免去切片手工分發等流程,實現了數據永久存儲和同步瀏覽,提高了科室的整體工作效率;對病理檢驗的登記、取材、脫水、包埋及切片等每個操作環節進行實時管理;臨床科室數據互通:臨床醫生可對患者病理數字切片進行全視野地瀏覽觀察。
同時實現數字化,通過病理標本生成的二維碼進行流程回溯,提升疾病診斷的精準度。病理全科數字化積累了每年的診斷數據庫和圖像大數據,極大促進了病理科研,提升了醫院的診療水準。
為實現“讓數據跑路代替群眾跑腿”,醫院數智化病理診斷中心向上對接互通省遠程病理平臺,向下打通醫療集團內13家鄉鎮醫院及服務中心,實現集團內一鍵上傳會診,共享、省級專家遠程會診新模式,數字化病理標本可在省—市—基層流動,實現基層檢查、上級診斷、結果互認。
以智慧流程,提升精準度。荊門市人民醫院數智化病理診斷中心的建成,實現了基層採樣、中心診斷、結果共享的一體化流程,變“肉眼看片”為“機器篩片”,細胞切片閱片率提高多倍,多類疑難病種實現市內獨立診斷,診療能力得到明顯提升。(通訊員鄭佳 張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