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低碳蔚然成風 湖北百萬市民低碳行為被納入碳市場“變現”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4-12-27 17:49:05

綠色低碳蔚然成風 湖北百萬市民低碳行為被納入碳市場“變現”

湖北15家生活休閒類場景單位獲得“碳普惠場景”稱號 攝影 高鈺姍

  國際在線湖北消息(記者 高鈺姍):在湖北,市民通過騎共享單車、乘公共交通、自備購物袋等低碳行為累積的“碳積分”已經變成了碳市場裏的“真金白銀”。12月26日在湖北舉辦的首屆碳普惠行業發展論壇上公佈,今年的區域碳市場履約交易中,湖北首次將個人碳普惠減排量納入碳交易品種,個人低碳行為在湖北區域碳市場完成“變現”。

  碳普惠是一種國內國際普遍認可與接受的自願減排機制,英國的“綠色能源現金回饋計劃”以及日本的“生態積分制度”都是碳普惠實踐案例。

  今年1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寫入“碳普惠”概念。

  12月26日,碳普惠城市合作聯盟副理事長,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黨委副書記、總經理何昌福在論壇上發佈了《2024碳普惠發展白皮書》。

  發佈報告中指出,目前,全國已有27個省份開展碳普惠機制研究和實踐,如北京的“綠色生活季”平臺、上海的“隨申行”平臺、武漢的“武碳江湖”平臺、成都的“碳惠天府”等。

  “這些平臺打造了豐富的減排場景,為社會公眾加入節能減排行動、參與生態環境治理提供了多元化的渠道,為提升全民應對氣候變化意識、推動全面形成綠色生産生活方式貢獻了力量。”何昌福表示。

  “武碳江湖”于2023年6月上線運行,目前平臺用戶數量已突破100萬,累計産生減排量超2400噸。這個小程式為何如此受追捧?低碳行為等價多少碳減排量,如何以優惠券、禮品等方式量化減排行為貢獻?參與者一端連著産生減排量的場景,一端連著減排量交易的方式,如遊戲般的流程之間其實都需要科學的方法學進行核算,以及豐富的産生與交易場景作為支撐。

  武漢碳普惠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樹介紹稱,一年多來,他們出臺了10項方法學,開創了7個分佈式碳賬戶,鼓勵用戶為大型活動捐贈碳普惠減排量,助力湖北辦成多場“碳中和”活動。在一些環境資源類訴訟案件中,也有賠償義務人採取自願購買並登出碳普惠減排量的案例,“以碳代償”成為生態環境替代修復的新方式——這些創新性碳普惠減排量消納途徑的誕生,進一步激發了碳普惠市場的發展動能,提升了碳普惠市場的交易活躍度。

  《2024碳普惠發展白皮書》顯示,80%的受訪者聽説過或參與過碳普惠及相關活動,相較于2023年的53%有大幅提升。其中,因其便捷的方式,94.5%的參與者是通過綠色出行場景實現的。

  今年7月,湖北宏泰集團、騰訊公司、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武漢碳普惠管理公司聯合發起成立了碳普惠城市合作聯盟,來自北京、成都、廣州、杭州、南京、上海、深圳、武漢、鹽城等地的32家單位成為聯盟首批成員。12月26日,聯盟成立了理事會,聯盟單位也擴展到了50余家。

編輯:胡禮國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