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湖北科技人才評價改革綜合試點工作成效顯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01-16 16:09:42

  據湖北省科技廳介紹,近年來,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科技人才評價改革綜合試點工作,把其作為科技體制改革重點內容,強化組織保障,加快推進試點工作落實。

  構建跨部門、跨地區、跨體制協同運行機制

  在湖北省推進科技創新領導小組和省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的統籌協調下,由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省人社廳等8部門聯合組織,選取華中科技大學、湖北省農科院、中國信科等26家單位進行改革試點,構建“2+8+N”工作體系,針對科技人才分類不清晰、評價標準單一、評價方式方法局限等問題,啟動《科技人才分類評價規範》等3項標準研究,為全省各試點單位在遵循科技人才成長規律的前提下進行科技人才分類、人才引進、人才使用等提供相對普適性的參考借鑒。

  建立突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效能的激勵機制

  湖北堅持評價與激勵並重,持續完善“首席科學家負責制”“揭榜挂帥制”“賽馬制”等項目組織實施中的科技人才評價機制,發現、遴選有實力、能攻關、出成果的優秀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承擔重大科技攻關任務;瞄準29項關鍵核心技術,加快突破基礎軟硬體、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關鍵儀器設備和試劑等“卡脖子”技術瓶頸,實行“軍令狀”“里程碑”等管理模式,推行以“用”為導向,建立體現支撐國家安全、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的實際貢獻和創新價值的評價指標,統籌全省優勢創新資源及高精尖人才開展協同攻關,形成具有推廣意義的有組織科研新機制。

  聚焦分類評價 健全科技人才評價指標體系

  湖北針對承擔重大攻關任務、從事基礎研究等不同類型創新活動的科技人才開展評價指標探索。突出做國家事、擔國家責,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院對承擔的國家任務和所服務的國家需求,分級分類開展績效考核,形成定量考核評價指標,組建使命驅動的建制化攻關團隊。注重社會價值體現,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印發《協和名醫評選管理細則》,構建由業務貢獻、技術水準、創新能力、專業影響力構成的協和名醫評選指標體系,並強化基於病案數據提取的定量評價指標分析,2024年度共評選出10位協和名醫。強調成果和實際貢獻,中交二航局制定《科技人才管理辦法》,構建以任務類指標、成果類指標、價值類指標為核心的評價指標體系,依託科研人員任務管理軟體,探索實施項目化、信息化、數據化科技人才考核評價新模式。

  聚焦評價方式 全國首創人才註冊積分制

  探索信息化評價方式,武漢東湖高新區試點人才“註冊制”“積分制”等開創性舉措走在全國前列。湖北建立註冊評價指標,設置人才評價關鍵指標26項、薦才企業評價關鍵指標54項,全面評價科技人才及薦才企業的創新能力、水準和貢獻;構建量化評價模型,按照知識、經驗、能力、貢獻、誠信5個指標維度和分值權重,形成高端管理人才、優秀青年人才等7個量化積分模型,以數值的形式反映個人素質、成果的品質和數量、業績貢獻等人才現實情況;搭建無證明人才積分系統,開發“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人才註冊服務平臺”和“東湖高新區人才隨身寶”,提供測評計算、系統打分、政策匹配、審核認定、環節告知等功能,實現系統數據自動“跑分”。2023年以來,人才註冊服務平臺累計註冊人數3.35萬人。

  聚焦評價機制 探索開展基礎研究長週期考核

  針對基礎研究類耗費的精力大、研究週期長、顯性成果少的特點,試點單位探索長週期考核評價機制。武漢市科創局探索實施基礎研究特區計劃,支持重點高校、醫療機構開展基礎研究特區試點,對符合條件的團隊實行3至5年穩定支持。華中科技大學設立基礎研究、交叉研究支持計劃,配套專項經費與支持方案,探索“揭榜挂帥”競爭性資源配置機制,給予長週期的穩定支持。武漢理工大學對於從事基礎研究類科技人才,探索實行長週期評價,完善長週期支持機制,對青年人才考核週期從4年延長至“3+3”年。華中農業大學實施“獅山碩彥計劃”,探索長週期考核機制,遴選支持232位優秀科技人才,基礎研究人才梯隊培育體系逐步健全。

  充分賦予用人單位自主權

  組建10家湖北實驗室,賦予人才“引育留用評”自主權,實行“自主引才育才、自主設崗聘任、自主評價定薪、自主使用經費”。洪山實驗室在人員聘用、薪酬待遇、成果獎勵等方面大膽突破,建立“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崗位聘用機制,實施“重大項目遴選制”“委託協商制”“項目談判制”等方式靈活遴選技術攻關人才打造生物育種關鍵核心攻關人才隊伍。實驗室集聚了8名院士、130余名國家級高層次人才,近2年累計從劍橋、耶魯、德國馬普所等知名院所全職引進40余名優秀人才。

  全方位培養用好青年科技人才

  湖北堅持評價與使用並舉,評價與培育並重,評價與減負並行,充分激發青年科技人才創新創造活力;持續加大青年科技人才專項支持力度,先後設立重點研發計劃青年科學家項目、“智慧建造”青年科技人才服務企業專項、青年科技人才培養支持專項,青年科技人才項目佔省計劃項目的比例超過60%。特設崗位對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委以重任,三峽大學對優秀青年人才探索建立青年特聘崗位,設立“人才特區”助力青年人才成長;湖北工業大學支持青年科研人員從賦權改革中獲益,在職稱評審中單列成果轉化型。

  促進區域人才協同發展

  聚焦基層人才難引進、留不住、缺培育等問題,湖北探索引導各類人才向生産一線、基層一線流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激勵機制;支持科技人才服務企業創新,實施科技人才服務企業專項,著力將武漢市人才資源與各市州創新資源充分融合,引導科技人才向基層流動,兩年累計引導177名科技人才服務企業技術創新;實施“楚天英才”科技創新團隊計劃,累計支持433個省級科技創新團隊,引導2500余名高校科研院所高層次人才向企業一線集聚;鼓勵人才服務鄉村振興,建設324個科技特派員工作站,累計支持1.2萬餘名科技特派員服務農業農村一線;建立“三大都市圈”人才互認互用機制,武漢都市圈建立人才評價服務“跨城通辦”機制,“武鄂黃黃”四地實現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證書等事項互認互通。(文 姜勝來)

編輯:高鈺姍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